新华社贵阳5月22日电(记者李惊亚、齐健)生物物种和种质资源丰富的贵州,长期面临天然植被遭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问题。目前,贵州省已建成130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记者从22日举行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贵州行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贵州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目前在全国仅次于云南、四川和广西,有高等植物7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00多种、农作物品种近6000个、地方畜禽品种32个。
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贵州省正加大其建设力度。据介绍,从1978年贵州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贵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30个,面积从2000年的45万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96万公顷,增长幅度为10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包括梵净山、荔波茂兰、威宁草海、赤水桫椤、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公山、沿河麻阳河、绥阳宽阔水、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赤水河段)自然保护区。
贵州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的127个,内陆湿地类型的1个,古生物遗迹类型的1个,地质地貌类型的1个。同时,贵州省建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71个、森林公园66个、地质公园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