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11日电(记者 张兴军)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开始大规模搬迁之际,记者从河南省南水北调办获悉,相关部门制定了多重应急预案,保障移民“不伤、不亡、不漏”一人,以实现“和谐搬迁、顺利搬迁、平安搬迁”。
6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境内10多万移民开始从调水源头淅川县陆续迁出,由此拉开了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大规模移民搬迁的序幕。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树山分析,由于此次移民时间集中、搬迁强度大,加上又处在河南省的汛期多雨季节,面临的整体形势非常复杂。结合库区水陆交通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以及各地移民新村建设进展,最终确定了“梯次安排、错峰搬迁、先内后外、逐步展开”的搬迁原则。
据了解,河南省将首批搬迁6.49万人,集中搬迁时间从6月10日起至9月10日结束,总计3个月时间。计划分102批次完成,安排总搬迁车辆14510辆(次),其中客车2100辆(次),货车10688辆(次),工作车1722辆(次),搬迁途中随车服务工作人员27639人(次)。
王树山介绍,首批6万多人全部由淅川县迁出,这种强度在共和国移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已制定的搬迁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安置地事先准备了临时性食品,以确保遇到连阴雨天气暂时无法搬迁时,移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其次,在库区附近的西峡县建立了备用停车点,以防搬迁高峰期出现车辆拥堵无法停放的情况发生;第三,对移民进行排查,初步统计出老弱病残孕移民4.2万人,提前做好各种应急救护措施。此外,考虑到移民故土难离以及搬迁后人地两生的情况,迁入地政府还提前为每户移民免费准备了生活物资,主要为移民搬迁后一周左右的生活必需品,如米、面、挂面、菜、油、调味品、炉具、暖水瓶等,并将发放鞭炮、对联等,以确保移民下车后就能烧水做饭,在新村开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