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6月17日   来源:人民日报

加强防沙治沙 造福人民群众——写在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贾治邦
2010年6月17日

    今天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了以“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为主题的宣传口号,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的关系,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作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通过工程治理等措施,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造福沙区广大百姓、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土地沙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土地荒漠化被喻为“地球癌症”。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近3600万平方公里。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呈扩展态势。土地荒漠化引发了沙区群众流离失所、人们生活日益贫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今年3月19日和4月24日,我国北方又发生了两次特大沙尘暴,影响范围甚广,经济损失惨重,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实表明,荒漠化不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严重制约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

    我国防沙治沙成绩斐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重点治理工程,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法,出台了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实施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组建了防沙治沙科研梯队,形成了宏观监测、敏感地区监测和定位监测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0多万公顷,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风沙危害逐步减轻。

    一是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总体上看,我国沙尘天气呈逐渐递减趋势,危害强度逐步下降。如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年均扬沙天气由66天减少至24天。

    二是沙区产业发展明显加快,防沙治沙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各地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充分利用沙区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沙区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并逆向拉动了防沙治沙步伐。荒漠化防治不仅完成了艰巨的防沙治沙任务,还通过种植防护林积累了大量木材,并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

    三是国际履约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充分利用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平台,积极宣传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取得的明显成效,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友谊和互信,扩大了影响。联合国第十七届可持续发展大会指出:“中国防治荒漠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意义重大

    沙患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当前,我国防沙治沙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势在必行。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是构筑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任务。我国北方地区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关系着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只有努力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才能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没有沙区生态的改善,就难以实现全国生态的改善。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沙区经济增长一度依靠“三高一低”产业,往往造成水资源枯竭,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繁重。

    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是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荒漠化过程是碳源过程,防治荒漠化是碳汇过程,在导致气候变化的十大因子中,荒漠化排在第六位。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进一步确立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我国共有近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增加森林资源的潜力很大。加快沙区造林绿化步伐,可以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防沙治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沙、科学治沙、综合治沙的总体方针,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圆满完成各项防沙治沙任务,努力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

    一是强化植被保护。在沙区严格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

    二是推进工程治理。深入推进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加大沙尘源区治理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努力增加沙区植被覆盖度。

    三是优化政策机制。遵循物质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认真贯彻国务院治沙决定,完善政策,细化措施,将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推动防沙治沙单位治理责任制。认真实施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加强部门协作,落实职能责任,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五是搞好预警监测。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监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完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重大沙尘暴监测,逐步提高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切实将沙尘暴危害减轻到最低程度。

    防沙治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一定能够在祖国北方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广大沙区群众建设一个美好的绿色家园。

    (作者为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 

2010年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防沙治沙惠及民生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日前就做好2010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详细阅读

甘肃民勤:防沙治沙保家园

    11月11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群众在县城西北约80公里的风沙口——青土湖埋压麦草治沙。自2007年10月以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干部群众在防沙治沙方面义务投工投劳200多万人次,采取各种措施压沙6.52万亩,完成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4.82万亩,保卫自己的家园。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七部委完成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中期督查

    从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获悉,由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七部委联合开展的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中期督促检查基本结束。截至目前,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1个防沙治沙重点省(区)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630多万公顷,占11个省(区)“十一五”期间沙化土地治理总任务的89%。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2010年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防沙治沙惠及民生
· 林业局局长谈荒漠化防治: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
· 宁夏利用国际生态赠款治理荒漠化土地10万公顷
· 柴达木盆地土地荒漠化面积较2000年以前缩减2.7%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