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7月10日电(记者王攀 陈键兴 肖思思)在10日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台湾经济学者刘大年用“高速公路”这一名词,来形容他心目中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他说,借助这条“高速公路”,两岸产业将可开拓更大市场,共同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ECFA刚刚签署,虽然还有待正式生效后付诸实施,但两岸产业界已迫不及待地开始谋划如何在“ECFA时代”加速双向合作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新机遇,由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聚焦“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的主题,契合了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客观需求,为两岸产业界搭建起集思广益、共绘蓝图的“会商圆桌”。
与会的两岸经济学者和业界领军人物的共识之一是,ECFA为两岸联手实现产业升级、合力开拓产业蓝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两岸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
中共中央台办特邀嘉宾张国宝在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去年,台湾推出了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保健、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规划。今年,大陆即将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两岸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聚焦在新兴产业,这给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在其后进行演讲的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特邀嘉宾林圣忠也表示,两岸产业界在ECFA框架下,借由合作发展新兴产业可共同完成产业升级转型,从而提升两岸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他还提出,希望以新思维规划建立两岸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实现“两岸新兴产业合作进军全球市场”的愿景。
对于这一重大机遇,与会的两岸人士都表现出时不我待的积极态度,纷纷提出良策。
中共中央台办特邀专家高虎认为,两岸企业已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可进一步推动技术转让层面的深入合作,并积极谋求建立共同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提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两岸共同面临激烈的全球竞争、区域竞争和减排压力,双方可联合攻关整车共性技术,联合研发电池及基础材料,联合共建关键零配件配套体系。
有意投资电动汽车行业的台湾中亚集团董事主席刘宝祺说,太阳能应用于电动汽车可能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两岸能源企业在这个新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服务业将成为“ECFA时代”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沃土”,这是与会的两岸人士另一个“思想交集”。大家普遍认为,在ECFA的推动下,两岸服务业合作将有较大突破,这有利于使两岸产业合作格局更趋优化。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提出,长期以来,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领域,ECFA签署并实施后,金融服务和教育服务两大产业将成为两岸下一轮合作的重点。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理事刘雪琴认为,ECFA框架下,两岸互相扩大市场开放,尤其是大陆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将加大对台湾服务业的吸引力,两岸服务业合作将跃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她还指出,在ECFA签署前,两岸投资基本上以台商对大陆投资为主。未来,两岸在相互投资的领域和行业上将会有所突破,不合理的投资限制与障碍将逐渐消除。两岸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将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出现新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优化配置。
“利用ECFA这个平台,两岸产业完全可以展开更高、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我们的目标是共创全球华人产业标准和全球产业品牌。”林圣忠乐观地说,两岸人才、资讯、资本的双向交流无疑将更加频密,从而促使两岸企业实现更合理地配置资源,在全球竞争中产生合力共赢的效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开幕式上说:“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需要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尽快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长效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最大可能地提升两岸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实力。”
这也是两岸业界和广大同胞的共同期许,论坛不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在两岸共同努力下,正在拉开大幕的“ECFA时代”将创造惠泽两岸亿众同胞的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