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张辛欣)曾经的柏油路被雨水冲成碎片,昔日的良田上尽是泥土和折断的树枝。洪水退去的南方大地仍留有道道伤痕。记者跟随中国气象局赴南方灾区调研时发现,现有的气象科技虽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精准超前的气象预报、完备的预警发布通道、及时的部门联动,使我们在应对暴风雨等极端天气时有备而战。
精准预报为抗击洪灾争取主动
走进安徽省气象台的天气会商室,各个气象专家正围坐一桌,对未来降雨的区域和强度进行预测分析。8日-15日安徽西南部出现“1999年来最大降雨”的精准预报就在这里诞生。
8日-15日,安徽、湖北、湖南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其中,安徽西南部累计降雨大于500毫米,安庆市降雨量达到658毫米,降雨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正是安徽省气象台准确报出的“1999年来最大降雨”信息,为各级部门抗洪救灾争取了时间。
在会商室边,安徽省气象台副台长王东勇向记者讲述了首席预报员一天的工作情景:每天早5点查看天气走势图,进行技术把关;6点发布第一轮预报;7点收集各地灾情;8点参加全国天气会商会;每小时监测一次降水量,每3小时做一次降水预报……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首席预报员的日常工作。
“在特别时期,首席预报员要求24小时在岗,往往吃住都不离单位半步。”王东勇说,“首席预报员做预报,把降雨量级报得很高需要特别慎重。为了预测这次极强降雨,很多预报员都连续几天住在气象台,查阅资料,有时候一天仅会商会就要开4次到5次。”
精准的预报起到了消息树的作用。“合肥一年的降雨量1000毫米,短短一周,安庆把半年的雨都下了。而因为预报精准,我们没有出现万亩以上圩堤溃堤,转移群众没有造成群死群伤。”安庆市副市长宋圣军说。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5月1日至7月26日16时,中央气象台共组织会商129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272期,其中,暴雨预警149次。中国气象局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9次,其中暴雨应急响应7次。
渠道畅通使预警信息直达百姓
7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徽省池州市梅街镇潘桥村,8天前,这里刚刚遭遇洪水的侵袭。由于气象预报预测准确,全村人都得到了及时转移,没有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事故。
“气象信息救了我们一家的命!”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潘桥村村民柯百武仍心有余悸。13日早上6点半,在接到村民组长马上有大暴雨,赶快撤离的通知后,柯百武一家三口迅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亲戚家。“水像海一样就过来了,浪有两三米高”,就在他撤离不到3个小时,在洪水的咆哮中,一栋栋房屋倒塌,尘土四起。
“多亏气象信息及时提醒,乡里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乡、村干部和村信息传播员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全村没有出现一起人员伤亡。”梅街镇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何宏卫说。
数据显示,截止到15日,安徽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共向当地党委政府及防指等部门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近200期。通过手机短信向灾害防御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220万人次,向影响区域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629万人次,还通过气象影视节目、广播、电子显示屏、乡镇信息站、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传播气象预警预报信息。
在江西,1531个区域气象站实现全省每个乡镇全覆盖。入汛以来,手机短信平台高密度向社会发布天气信息,1.71亿人次免费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在浙江德清县,14个灾害易发地段全部建立起气象自动监测站,一旦遇到突发灾害性天气,防控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在10分钟内发送到全县166个村的每一个农户手中……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逐步建立了高音喇叭、警报器、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电话、电视、广播等土洋结合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手段,其中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气象应急管理体系正逐步向更多的农村延伸。
“发令枪”及时带动部门联动
在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了近十年的李世勤,最近遇到了一些让他感到意外的事情。他几次打电话给地市的防总,市领导谈起近期的天气形势,专业程度不亚于气象工作人员。后来他才明白,是气象局把办公室搬到了防指。
在吉安,市气象局副局长戴熙敏日夜守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盯着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分析降水变化,及时准确提供雨情和天气变化信息。经过两天三夜的奋战,吉安市在最艰难的时期所有大中型水库均未出现大的险情,安全度汛。
气象灾害的起因可能源于天气现象,造成的影响却涉及交通、电力、通信、农业等各行各业。这要求气象预警信息不仅仅作为一个消息发布,更应如发令枪般,在发布之后形成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
江西省气象局局长常国刚告诉记者,针对6月17-19日暴雨过程,省气象局向省防总、水利厅传真临近预报服务产品30次;与国土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7次;为党政领导和有关单位领导发布暴雨短信息19次;保险、交通、电力等30多个重大行业发布气象专题6期……
走进安徽省应急指挥室,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定明正根据气象部门报送的材料研究下一步防汛指挥措施。“气象部门的预报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刘定明说。
7月2日起,安徽省气象局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连续四次发布预警,直接启动2级应急响应,并在每天的7:30和17:30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告汛情、雨情。国土、水利、民政等相关部门分别启动相应响应机制,各市县做好充足防御准备,使得这次强降雨没有造成5000亩以上圩堤溃坝,转移群众没有造成群死群伤。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我国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体系。“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很快就可以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的程度作出预估,立即通知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响应行动,起到‘发令枪’的作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
气象局局长提出六点要求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7月27日,在全国天气会商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北方地区防汛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针对当前和未来全国汛期趋势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详细阅读
气象局:强化责任意识做好防汛抗洪救灾气象服务
在7月19日举行的全国天气会商会上,中国气象局传达了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会议精神,并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毫不松懈做好防汛抗洪救灾的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许小峰分别在中央气象台和山东省气象台参加了天气会商,副局长矫梅燕传达了相关会议精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当前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8日,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进一步动员和部署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许小峰参加了此次会议。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