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8月12日电(记者 刘羊旸)国家林业局12日在陕西召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榆林防沙治沙现场会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发展思路作出重大调整,即三北工程要突出重点,规模治理,规划建设一批百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人工林基地。
为何要进行这样的调整?“这是国家林业局在全面总结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三北工程发展思路作出的重大调整,是转变工程发展方式、加快工程发展速度、提高工程发展质量的重大决策。”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
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启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项林业重点工程,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涵盖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如今,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亿亩,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但是,受自然、技术、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三北工程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重点不够突出,投资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高质量的示范样板少,在一定的区域内尚未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
祝列克指出,特别是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生态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限的资金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创新三北工程管理模式,转变工程发展方式,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无论是工程管理本身,还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祝列克说,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尽快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北地区人民群众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过去简单栽几棵树、造几条林带以维护生存条件的基本需求,开始向追求绿色、追求发展、追求致富的高层次需求转变。
祝列克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果三北工程建设继续按照过去走粗放型、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工程的多种效益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本身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调整工程建设思路,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科学布局”的原则,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路子,规模推进工程建设。
记者在现场会上了解到,坚持突出重点、规模治理,也是由我国国情、林情和三北地区的区情决定的。三北工程线长、面广、量大,资金投入有限,这就决定了三北工程不能走四面出击、全面开花的路子。
同时,三北地区生态脆弱、灾害频繁,治理和保护的任务都非常艰巨。要全面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状况,绝非一日之功,只能按照先急后缓、保证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国家发展战略区、经济发展活跃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区,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以重点突破统筹区域发展,构筑区域性生态防线,首先实现区域生态良好,进而带动三北地区生态整体好转,以加快构筑北方绿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