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20日电(记者谢云挺 商意盈)浙江采取“山民下山,民资上山”的扶贫新策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据了解,近10年来,浙江已让全省56.6万山民下山脱贫,并吸引了200多亿元民营资本进山开发生态农业和旅游等项目。
地处浙中山区的武义县,1993年颁布了县政府令《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迁移实行办法》。在下山扶贫新思路的指导下,那些在山上只能“砍砍木头烧烧炭、拾拾柴火烧烧饭”的山民,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出台政策,在全省推广武义“搬迁下山、异地开发”的经验。
武义县委书记江跃进说,当年,武义县有四分之一的农民居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生存条件恶劣,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几百元。自实施下山脱贫以来,目前,全县已有381个自然村、16081户、48934人实现了下山脱贫。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邵峰说,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开山造路进村扶贫到“山不转人转”的下山脱贫,使得贫困农民因此彻底摆脱贫困。据介绍,在近10年移民下山的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百村示范行动”等措施,有80%以上移民在非农产业实现了就业,年人均纯收入从几百元增至上万元。
与此同时,浙江鼓励民营资本上山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家乐、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过去欠发达地区的人穷在山上,现在这些大山给了他们另一种资源禀赋,就是生态。”邵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欠发达地区最大的优势,也成了农民的创富资本。
浙江衢州江山廿八都镇富强村,山民搬迁下山后,新村吸引资金联合开发仙霞森林公园,靠生态旅游带动当地林农致富。富强村村支书徐立新说:“以前我们靠砍树赚钱,现在是靠‘风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