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深化改革开放对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综观国内外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而紧迫;有效因应外部环境变化,在使我国经济更和谐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加快自身发展,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任务同样艰巨而紧迫。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唯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硬仗,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科学、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等复杂因素,但症结在于经济体制不完善,深层改革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内需和消费不足与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城镇化滞后直接相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滞后高度关联,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矛盾与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等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有经济调节和宏观调控手段,更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部署,未来几年我国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对外则要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
按照全会的部署推进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支持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同时要努力消除制约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使行政体制与宏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体制部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消除制约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提低、扩中、限高”的要求,促进初次分配的规范与公正,理顺再分配调节关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大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力度,完善资本、劳动力、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等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协调配套,使政治、文化、社会管理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深刻变革,为科学发展构建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新的发展机遇。在外贸领域,要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部资源的结构,创新外贸增长和利用外部资源的方式,加快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平衡发展。要加快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开放范围方面,要继续提高沿海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开放,加快相对落后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步伐,带动这些地区更好更快发展。要实行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