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民生科技点亮幸福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11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余晓洁)5年,对于科技发展漫漫之路,只是短暂一瞬。

    然而,回眸过去的5年,中国科技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不落幕的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古琴声起,《高山流水》淌进场中,玄衣舞者化身腾挪的笔锋,描摹中华文明;2009年,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横空出世,用“计算机中的珠穆朗玛”速度引领世界;2010年,世博盛宴上,从物联网到云计算,从智能交通到无障碍刷卡,7300多万人次游客与科技传奇“亲密接触”。

    展望下一个5年,老百姓迫切想要了解科技将如何改变生活。

    “科技落下神秘面纱,融入人们的生活。”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将遵循创新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业科技:有力支撑粮食安全农民增收

    今年全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中国为稳定世界粮食供求再作贡献。

    粮食安全,全球关注,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张、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条件下,是什么支撑了我国粮食的丰产?

    “是农业科技进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农民李钱水站在连片的稻田里说,自己原本不信那些“眼镜书生”,认为科技不如祖祖辈辈种田的老传统实在。可事实却证明自己错了。

    拿育秧来说,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盘进行薄膜育秧,烂秧基本没有,每亩早稻常规稻的用种量从7.5公斤下降到4公斤,大大节省了成本。

    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覆盖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省的粮食主产区,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方向。

    7年来,累计建设丰产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9万吨,每亩每年节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经济效益589亿元。

    丰粮科技工程只是我国政府科技兴农的众多举措之一。“科技入户”“万亩高产创建”等项目也为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注入了不竭动力。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加大良种良法选育推广力度,我们提升了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近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成绩背后是无数农业科学家和农民的辛劳。今年8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雄心依旧。他说:“我这个‘80后’有个愿望,就是到90岁还要争取实现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更多地造福人民!”

    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生产世界25%的粮食。这是中国人已经创造的奇迹。不久前,我国又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千亿斤的新目标。新的奇迹还将被中国人创造。

    新药创制:为人民宝贵的生命保驾护航

    不久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取得了新药证书。这是世界上首个获准上市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了这一天,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和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整整奋斗了15年。

    “我国是胃病大国,胃病的治疗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也不理想。”邹全明说,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将实现从源头上防控病菌感染,具有重要的医疗社会价值。

    一种“多柔比星脂质体”抗肿瘤药物由石药集团改进载药技术和辅料后将于年内上市。与外国同类产品“楷莱”相比,它的药物稳定性更强,售价每支2000元,不到“楷莱”的四分之一。

    “用药难、进口药贵吃不起”是很多老百姓的心声。拿不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是我国制药企业多年来的最大隐痛。

    “药品价格降低,不单纯是钱的问题,它背后是无数条生命,可能有人拿不出这些钱,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说。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陆续上市。其中药品丁苯酞填补了国际脑中风治疗领域的空白,开创了中国医药企业向世界最发达国家转让药品知识产权的先河。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来袭,我国医学家和科学家们一个星期拿出试剂盒,一个月内拿出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这些疫苗家族的“新成员”不仅为“疾病防火墙”添砖加瓦,也加速了我国迈向疫苗强国的步伐。

    “药物创新之本是惠及百姓,我们会继续努力,让老百姓以最便宜的价格用上最优质的药品。”石药集团首席技术官王金戌说。

    大飞机、高铁、电动汽车:节能舒适出行

    金秋的上海浦东,专为C919国产大飞机准备的试飞跑道正在施工。

    C919,中国首架自行研制的大型民航客机,将于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用不了多久,这一中国机型将和空客、波音一样为人熟知。

    乘坐自己的大飞机在蓝天翱翔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对于一个泱泱大国而言,大飞机对整个国家战略性产业、航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从一个个零部件攻关,到整体系统优化,可靠性、耐久性实验,再到通过国际的适航,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万钢说。

    两周前,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助推长三角区域发展又一强力引擎。一个月前,同一条铁路上,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创造了时速416.6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最高纪录。

    当下,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抓紧建设,2012年前建成通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研制时速500公里以上的真空高速列车,预计10年后投入运营。

    即将开启的“十二五”,中国速度还将继续升级,载着国民驶入“大交通时代”。未来,中国的高铁奇迹还将继续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必须要走新能源汽车之路,走电动汽车之路。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后,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我国主要大城市70%的空气污染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科技部等部委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目前已有25个城市加入。

    “这一工程的理念是让民众享受科技成果,让公交车这类最繁忙、造成尾气最多的汽车首先转型,通过公交运行进行电动汽车的集中维护保养改进,最终提升产品质量。”万钢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密切结合起来。

    科学技术,捍卫了人口健康、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公共安全,点亮了百姓的幸福人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全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详细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122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农村科技计划预备项目库
· 上海世博会讲述科技发展趋势:绿色、亲民、智能
· 科技重大专项在产学研“大兵团作战”中闯关夺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