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1月29日电(记者文涛)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资金10.8亿余元,使西藏4万余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
据介绍,游牧民定居工程作为西藏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自2001年开始实施,工程除补助建设牧民住房外,还配套实施了牲畜棚圈、贮草棚、人畜饮水和太阳能井建设。“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8125万元,共完成43359户牧民的定居工程建设。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使牧民群众告别了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尤其是小规模适度集中居住,使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子女教育得到加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此外,牧户定居后,随着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有效地改变了“草原无主、放牧无界、使用无偿、破坏无责”的现象,理顺了人、草、畜的关系,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增强了牧户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畜牧业经济发展、牧区经营制度演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尽管“十一五”期间西藏游牧民定居工程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目前仍有12949户牧户未实现定居。特别是在藏西北和藏东北牧区,还有许多牧民处于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原始生产生活状态。
为此,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发改委将尚未实现定居的12949户西藏牧户全部纳入游牧民定居工程规划,并计划逐年安排实施,到“十二五”末,使西藏游牧民全部实现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