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总设计师等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千米级海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1年07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揭秘“中国蛟龙”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与“蛟龙号”总设计师
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千米级海试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 余晓洁 罗沙)3日,即5千米级海试起航后第三天,已为祖国服役30余载的“向阳红09”母船正“腹裹”着她引以为豪的“蛟龙号”,朝着遥远的东北太平洋开进。

    如果顺利,10多天后它们将抵达海试区域。在那里,“蛟龙号”有望创造中国载人潜水器新历史——冲击5千米级新深度。

    这条“中国蛟龙”有何风采?肩负什么使命?深海作业是怎样一幅图景?如何保障水下人员的安全?它背后有多少科研人员默默的奋斗和奉献?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与“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全方位揭秘、解析。

    自行设计、自主集成 打造地道中国龙

    记者:请给没有见过“蛟龙号”的读者描述一下它的模样。

    徐芑南:体形上,“蛟龙号”像一条大白鲨,有着白色圆圆的“身体”、橙色“脑袋”,身后装有一个X形稳定翼。

    记者:它有哪些本领?

    徐芑南:“蛟龙号”本领很多。它在技术上有三个领先优势。

    一是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在海底自由前后航行。二是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将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三是它装备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强大,保证水下作业时间。

    不久的将来,它将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等复杂海底进行科考。“蛟龙号”是他们的坐骑,也是他们的手。

    金建才:“蛟龙号”还可以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等复杂作业。

    记者:“蛟龙号”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么?

    徐芑南:“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

    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的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突破的。只有少许非核心零部件进口。

    可以说,它是一条地道“中国龙”。

    5千米不是“句号”,为冲击7千米作准备

    记者:这次5千米级海试意义何在?

    金建才:去年“蛟龙号”潜入3759米深海后,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后第五个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国。

    虽然前四国均已有可下潜6千甚至6千5百米的载人潜水器,但目前经常下潜的深度在5000米以内。如果这次海试成功,意味着我国载人深潜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蛟龙号”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千米。5千米级的成功将为明年7千米海试奠定基础。7千米意味着潜水器可在占世界上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

    记者:为何选择远离祖国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试验?

    金建才: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该海域深度在5千米至6千米之间,深度适合本次海试;二是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洋管理局2001年曾签下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在7.5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内,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

    这次“蛟龙号”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勘探该矿区。在此进行海试和勘探工作,是履约行为。

    记者:为何在7月起航?

    金建才:根据多年海洋科考经验,这个季节最适合海试。

    海底世界并非五光十色,几乎一片黑暗

    记者:深海里是一幅什么图景?

    徐芑南:海底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五光十色。对潜航员来讲,海平面以下200米几乎一片黑暗。他们靠声纳系统知道哪有鱼洞、哪是坑、哪的障碍物需避开。

    好在“蛟龙号”配有很强的照明系统和先进的摄像、拍照仪器,传回的图挺清晰。

    记者:深海里工作环境怎样?

    徐芑南:3名潜航员在一个直径只有2.1米、封闭的载人舱里,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需要超人的耐力和心理承受力。

    记者:“蛟龙号”靠什么获取勘探样本?

    徐芑南:首先由导航系统实现自动定向、定高、定深、定位。然后用“蛟龙号”装备的机械手进行采集样本作业。这里面有很多无人智能技术

    “蛟龙号”有两个机械手,可以伸缩,各有多个“关节”,相当于人的肩、肘、腕等。根据3千米级海试的结果,我们对机械手进行了改良,它现在更加灵敏了。

    以人为本 深海安全保障措施严密

    记者:深海里作业如何保障人员安全?

    徐芑南:科学研究,以人为本,海试始终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在这方面,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有的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

    安全问题,关键是处理好重量与浮力的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浮力,潜水器就能浮上来。

    紧急情况下,可以把携带的铁块、蓄电池箱、采样篮扔掉。如被海草缠住,“蛟龙号”将“断臂”,抛弃机械手。

    最糟糕的是陷入淤泥。果真如此,“蛟龙号”的报警系统会发射浮标到海面。母船立即到位、施救。

    “蛟龙号”装配了充足的生命支持系统和氧气供给系统,力求万无一失。

    “40后”到“80后”,“蛟龙号”大家庭

    记者:介绍一下“蛟龙号”团队

    金建才: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项目。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牵头实施,中船重工七〇二所总装。10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的1000多人参与了设计、研制、海试。

    徐芑南: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大家关注的三个潜航员,主驾驶、深海“的哥”叶聪刚过而立之年,付文韬、唐嘉陵都是“80后”。我(徐芑南)今年76岁了,2002年科技部立项、接到研究任务时我都60多了。

    记者:我国深海技术起步晚,这些年是如何赶超的?

    徐芑南:为祖国实现载人深潜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严谨求实、团结协助、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是我们庄严的承诺。

    图纸上画了无数遍、脑海里想了无数遍、做梦里见到过无数遍,现在成真了,我们国家终于有了自己的载人深潜器。

    这次起航前,海试队员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宣誓。队员代表们一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唐嘉陵、付文韬、叶聪、刘峰……并齐声高呼:“牢记祖国人民重托,坚决完成海试任务!”

 
 
 相关链接
· 图表: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潜向5千米深海
· 刘赐贵在“蛟龙”号海上试验队出发前看望队员
· “蛟龙号”启航 潜向5000米深海
·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起航 潜向5000米深海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