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18日电(记者 屈凌燕)农贸市场在农产品供应中的支柱性地位,决定了它是稳物价、惠民生的最直接表现和最有效手段,为实现农贸市场“保供应、保安全、稳物价”的目标,浙江省将在2013年前对全省2000余家农贸市场进行软硬件提升改造,预计投资总额达11.7亿元。
近日,家住台州黄岩的王大妈去辖区天长路菜场买菜时发现,现在菜过秤后还会出具一张小票,上面详细记载着商品名称、重量、价格以及摊位号码,这是农贸市场新增信息系统后带来的一个新变化。
有了这张小票,王大妈在农贸市场上如买到可疑菜或问题菜,即可通过现场的触摸屏查看菜的供货渠道,掌握上游信息。相关单位则能及时追溯源头,发现并阻止问题食品进入餐桌,将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降到最低。
记者17日从浙江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小组了解到,目前,浙江全省已有114家农贸市场全面开展试点提升改造,试点农贸市场明确以“两保一稳”、“两化”为标准,其中标准化要求“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信息化则要求“价公示、可追溯、联成网”。
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张雪林介绍,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中,食品安全是基准线,也是重中之重。目前浙江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截至9月底,全省已经有5000余家大型商场超市、食品批发经营户安装了电子监管客户端,累计上传进销货台账8647多万条,在清查问题火腿肠、问题馒头、塑化剂问题食品过程中发挥了精准及时定位作用。
今年,浙江省政府明确了农贸市场是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性、公益性、市场性”三位一体的公共产品。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表示:“浙江城乡居民‘菜篮子’每日所需80%来自于农贸市场,通过改造市场来改善提升百姓‘菜篮子’是政府的天职。”因此在这轮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过程中,浙江省将保证各级财政投入,避免市场改造成为“涨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