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林红梅)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机长潘伟自投入海上人命救助事业以来,已救助422人死里逃生,创造了我国救人脱险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救人第一人”。
渤海湾每天有上万条船舶从事海上交通运输和作业生产。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作为国家海上专业救助力量,担负着海上紧急情况下遇险群众的人命救助任务。据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党委副书记余士成介绍,飞行救助机长潘伟自2005年起,在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先后驾机380多架次,成功救助起遇险群众422人。
潘伟1961年出生,辽宁沈阳人,曾在空军服役,先后担任飞行员、机长、运输团大队长。2003年转业到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后,调至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任救助机长。
作为一名飞行救助机长,当天气突变,其他飞机已经停航时,潘伟机组却在这个时候起飞;当海上波涛汹涌,船只纷纷返港避风时,潘伟却率领队伍在海上与风浪搏斗。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宋家慧认为,在潘伟身上,充分体现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体现了“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救捞队伍的使命与责任。
潘伟先后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授予的“海上特别勇敢奖”、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交通运输部授予的“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国家海洋局“新中国成立60年十大海洋人物”。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大典上,他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优秀代表之一乘“交通成就”彩车接受了检阅。
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生”
——记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飞行队救助机长潘伟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林红梅)4月的一个上午,山东蓬莱市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大院里,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欢快地跑着笑着,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张知恩。出生时,脐带绕颈,母亲难产,命悬一线。飞行队队长潘伟驾驶救助飞机,将产妇从小岛上送到大医院,母女捡回了命,父母为她取名“知恩”。
类似这样的紧急情况,潘伟已救了422人。在惊涛骇浪上翱翔,在滚滚浓云中穿越,只为了一个目标:救人一命!他在和平年代演绎出精彩的“英雄人生”。
决不认输
中等个子,面孔白净,轻言细语,潘伟像个儒雅的白面书生。1979年,他由高中被选进空军飞行学校,一路走上部队直升机队大队长的岗位。2003年,中国启动发展海上人命救助事业,时任交通部救捞局局长的宋家慧将潘伟从部队挖了过来。2004年8月,潘伟来到东海救助飞行队,跟着香港政府飞行队的机长学习救助飞行,42岁时,由军官变身学生。
3个多月过去了,老师找他谈话:“你不适合飞行,改行吧!”如同一记闷棍打在潘伟头上,他脑子一片空白,本能地反问:“为什么?”“你能力不行!”老师严肃地说。潘伟血涌上头,浑身颤抖,跑回宿舍,觉得没脸见人。闷在屋里30天,他找到了教官认为他“能力不行”的症结。和救助飞行有关的资料全是英文的,他却一个字都看不懂。他决定从“直升机”这个英文单词学起,用数码相机把不认识的英语拍回来后再翻译,终于把上千页的英文资料,全部翻译成了中文。在多次向教官恳求后,教官终于重新收他为学员。2005年5月,潘伟获得了救助飞行副驾驶员的证书。2007年下半年,终于拿到救助机长的证书。
潘伟取得副驾驶证书后,来到了北海救助飞行队。2005年10月21日,渤海湾刮起10级狂风。一艘渔船在浪尖颠簸,后甲板已被打碎。救生员孔伟抓住救生钢索,下落到渔船上。突然,绞车手冲着潘伟大叫起来:“钢索缠在渔船桅杆上了!快切断!渔船拽着飞机在下坠!”
机长是一架救助飞机的总负责人和决策者。切断钢索,飞机安全,但孔伟将在钢索被切断的刹那,被甩进大海中,必死无疑!“不能切!”潘伟冲绞车手大喊道:“听我的指令!放钢索!”潘伟镇静地对绞车手下达命令:“你指挥我,让我驾驶飞机沿着渔船逆时针飞,一边飞,你一边收钢索。钢索从桅杆上解开的瞬间,收起钢索,把人吊上来!”当孔伟被拉进机舱时,潘伟眼圈红了。
飞行队里,潘伟、谭俊、王军、王浩等所有团队成员情同手足,形成一种坚定的默契和纪律:“每次救助,必须一个都不能少地返回!”
2007年11月13日,潘伟被任命为北一飞的队长,承担起全队的管理重任。
永不放弃
每一次救助,都是一次冒险,都是一次“永不放弃”的英雄壮举。
2007年4月30日,黑云压城,下起了雨。在威海东南140海里处,一个渔民因钢缆断裂被打伤,重度昏迷。出事地点超出了飞机110海里的飞行极限,潘伟反复计算油量,找到可有10分钟的救人时间,决定出动!飞机飞临上空,救生员王军三次下去,都因风浪太大,渔船摇摆厉害,登不上船。油量显示,用于救助的时间还有最后两分钟。
“让渔船停船!从开始停船到船完全停下来,中间有几十秒的惯性时间,救生员上船把人抢出来!最后一试!”潘伟下达指令。
王军抓住机会,顺绳而下,终于登到船上,把伤者绑进救生绳里。潘伟驾驶飞机,边掉头回飞,绞车手边往机舱里收人。当飞机冒雨在威海机场跑道上停下,油箱指示针指向了“零”!机组人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3天后,伤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看惯了生死关头,潘伟和飞行队的弟兄们把名和利看得很淡,觉得活着而快乐最重要。他逐渐把争强好胜之心转到救助中,在救助职业中永不放弃。他开始冲击当飞行教员,这样北一飞就可以自己培养救助飞行员。2006年考了一次,没有通过;两年后重考,差3分;接着又考,考分更低。有很多英语倒装句,他看不懂。潘伟不放弃,他到美国相关网站上找到教员考试的网页,对这些全英文资料一句句地抠。2009年5月,他终于考过,成为北一飞的救助飞行教员。
生命崇高
救人为生,潘伟对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认识很深,他崇尚生命崇高,与被救人同呼吸,共命运。否则,很多危险的、没有把握的救助,他都可以选择放弃,但是潘伟一个都没有放弃。
2010年夏天,丹东暴发洪水。潘伟驾机钻进山沟,将被困百姓救到安全地带。返回时,天快黑了,山沟被低云彻底封死,四处都是山洪,飞机找不到可降落的地方。他们只有冒险往山里闯!黑沉沉的天突然响起“咔嚓嚓”的响声,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电是飞行最大的克星,全机组的人都知道他们面临着绝境的考验!
“镇静!冷静!”潘伟在心里鼓励自己。他对副驾驶说:“不要慌张!你紧盯着雷达,告诉我信息,靠雷达引导飞机避开雷电积云。”云海翻腾,直升机剧烈颠簸,当飞机终于平稳降落在丹东机场时,机组所有人面面相觑,才发现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打湿了,大家相视击掌,庆幸胜利。
如今的北一飞有100多人,有4架飞机,有10个飞行员。其中,有4个机长和两个副驾驶都是潘伟手把手带出来的。蓦然回首,潘伟到救助飞行队已有9年多,救了422条生命。422条生命值多少钱?422个生命背后的家庭幸福用多少钱来计算?百姓对党和政府发自内心的拥护值多少钱?
作为经过严格训练的国家专业救助队伍,政府能不能打破部门分割的界限,给予飞行队更大的作为空间?比如海上巡航、城市应急救助、公路事故救助等,飞行队都具备能力承担。鹰,渴望着冲天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