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铭记历史 珍爱生命--四川防灾救灾应急演练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2年05月11日 19时3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记者党文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前夕,四川省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防灾救灾应急演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

    演练让我们勿忘历史

    5月11日下午,位于成都崇州的主演练场内,浓烟滚滚。因为“地震”的破坏,“震中”附近地区通信、电力、交通中断,情况不明,形成“孤岛”。随着轰隆隆的机鸣声,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架直升机飞临震中上空,向地面空投食品、饮用水、衣被等生活物资。水上分队从味江大桥下出发,建起了承载60吨的浮桥,组织被困群众从浮桥上安全转移。

    陆路抢通分队赶到受阻路段,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现场指挥员当即决定对巨石进行爆破,几声巨响,巨石瞬间破解,主要障碍得以排除,大型工程机械得以顺利开进,受损路段很快被打通。

    现场紧急抢险的同时,“灾区”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也正组织千余名群众和学生向安置点转移。临时安置点已经搭建了150顶群众生活帐篷,设置了救灾物资储备发放库、医疗点、警务室等管理和服务场所,开设了应急充电站和饮用水、饮食、淋浴供应点,设置了移动厕所,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受灾的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演练从下午两点开始,持续约4小时。分演练点江油市九岭镇、绵竹清平乡,分别开展了堰塞湖除险、地质灾害应急避让的次生灾害处置演练。演练组织上万人参加,动用包括飞机、各类救援车辆、冲锋舟、特种设备等800多台。

    此次演练,提振了四川人民应对各类灾害的决心和信心,也通过大演练活动进一步总结和发扬了我们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经验和方法,把演练作为最生动、最直接的防灾救灾培训全面推行,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自然巨灾的能力。

    演练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四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危害大。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绷紧防灾应急这根弦,都不能放松防灾应急工作。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实践和大量国内外抗灾案例告诉我们,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巨灾,常态下政府主导的全域全民防范非常关键,灾害来临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公力救助能力、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

    按照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这是一次在四川全省范围内举行的大演练活动。大演练范围广、科目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演练针对性强,在四川省属于首次。大演练活动总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省、市(州)、县(市、区)分别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演练或应对本区域易发频发灾害的集中演练,主要检验政府的组织救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着力提高公共救助能力。二是组织以学校、企业、社区群众性避灾避险疏散和集结逃生演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尤其是学校将实现防灾避灾演练的全覆盖。

    演练绷紧防灾应急之弦

    演练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育培训方式,根本目的是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实现途径是学、演、练结合。近年来四川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同时这种宣传、培训过程也是大演练活动的准备过程。在过去的40年里,四川已有效应对炉霍7.6级、松潘-平武7.2级、汶川8.0级等120余次破坏性地震,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正逐步增强,社会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初,四川成立了地震办公室,与国家地震局成都地震大队合署办公。40年来的不断投入和建设,四川已初步建成了专业固定地震台385个,流动观测点328个,地方地震台88个,宏观异常观测点477个,5个市州建成数字化监测台网,11个市州建立区域监测台网,3个市州建成实时共享台网,成都市还建成全国首个中心城市烈度速报台网。这些覆盖全省的地震监测网络,实现省内3.5级以上地震2分钟内自动速报、10分钟内正式速报,让监控能力和速报水平大大提高。

    同时,四川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还先后组建了综合灾害救援队、武警四川应急救援队、高原卫生应急支队、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大队等。绵阳、攀枝花、凉山等17个市州、56个县区还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四川地震灾害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壮大,地震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相关链接
· 四川举行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合练
· 刘奇葆蒋巨峰视察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准备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