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4日电(记者刘杰)走进新疆精河县茫丁乡,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旁是一排整齐的“文化墙”:文明创建宣传画、民族团结连环画、医疗保健漫画等内容丰富、色彩鲜艳;乡村“土喇叭”传来清晰流畅的播音:“种植饲草料每亩补贴10元,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这些灵动的声音和画面,使得原本僻静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村民阿提古丽家,记者碰到了骑着自行车、个个晒得黝黑的基层工作队。他们随时记录“民情日记”、重点人口登记表和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3月11日,村民反映水渠上应该修个闸门;3月12日,玉素甫有高血压,妻子患有多种疾病,家庭生活困难,孩子上学难;3月13日,木沙家的问题得到解决……”工作队成员王国栋的“民情日记”将百姓家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除了自己的记录,他还把村民反映问题的材料夹在其中。
“你们来了,快进屋坐!”村民阿提古丽热情地张罗着。她告诉记者:“我们都很熟了,他们经常过来看我,给我解决了很多困难,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话语间,阿提古丽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据工作队成员胡雷介绍,阿提古丽的丈夫因病去世,几个女儿相继出嫁,家里没有劳动力,4亩地几年来无人耕种。各级干部入村后,集体想方设法,抽时间过来帮忙。
看到工作队成员前来慰问,村民吾日古丽认真介绍着情况:“老公还是那样,连家人都不认识,大儿子每天出去打零工,多亏你们资助二儿子上学,他现在学习很认真。”自今年2月得知吾日古丽家的情况后,工作队帮她丈夫申请了自治区大病救助资金,眼下,这家吃药的钱不用愁了。为了保障家庭收入来源,各级干部正在想办法给她的大儿子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在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各基层工作队从实施“安居富民”工程、改善村容村貌、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返乡大学生就业、加强青少年技能培训、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服务群众。
在喀什地区疏附县站敏乡残孤老人吐尔逊家,工作队成员库来西关切地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像您这样有特殊困难的人,今年8月底之前,自治区要给全乡无依无靠的82位老人建成安居富民房,并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吐尔逊不住地衷心道谢。工作队离开时,吐尔逊热泪盈眶,在路边久久挥手告别。
果树种植户吾拉音家的杏子下月成熟,但比较担心销路。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队随即与县农产品销售协会沟通,给他找好了买家。吾拉音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好,只要想富起来,路子非常多。我家的22亩果园还享受到退耕还林补贴”。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库车县还发放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公开新农合、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20多项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年2月以来,新疆展开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自治区先后抽调4.2万多名各级机关干部,分成10041个工作队(组)蹲点驻村,进家入户,了解民情,做到贫困村、后进村等重点乡村、社区全覆盖。各工作队组成“政策宣传队”“维稳战斗队”“生产帮扶队”“民生建设队”等形式多样的工作队伍,走村入巷,认真履职,截至目前,全区一万多支工作队共走访群众近四百万人次,解决群众难题4万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