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9月22日电(记者巩志宏)“这个病人脉诊错了,应是沉滑迟减,要从补肾的角度去治。”在石家庄市桥西区一家小诊所,河北省名老中医李士懋一边说一边在徒弟送来的首诊单上进行修改。
自从承担中医药人才传承工作以来,李士懋老人便把这家诊所作为中医教学课堂。记者看到,来就诊的病人首先被领到几个已经可以独立出诊的学生那里进行“首诊”,并把诊断情况按“脉象”“主证”“法则”“方药”等写下来,病人带着诊断结果回到李士懋老人桌前,老人再重新把脉诊断。
为培养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抢救、整理和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河北省今年启动“燕赵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全面开展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师承人才、省市中医药师承骨干、基层中医药师承人才三个层次,采取跟师临床或操作、独立临床实践、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继承学习。
其中,在基层中医药师承人才培养中,河北省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中医专长的中医师,开展以掌握中医药诊疗技术为目的的传承教育,计划培养5800名左右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用型基层中医药师承人才。
“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注重因材施教、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通过老师口传心授,可以极大缩短中医药人才成长周期。”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说,有7000多万人口的河北省,中医类别医师只有不到3万人,通过此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将逐步改变名医大师稀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不足、基层中医药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我们这一代中医属于断档的一代,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中医的指导。”正在跟着李士懋学习的王雪红是河北省易县中医院内一科主任,王雪红说:“徒弟们一般先用半年时间跟着出诊、抄方,了解老师的看病思路。半年后开始独立看病,由老师把关和修改。最后一年则是徒弟们和老师一起看同一个病人并进行点评。这样的师承教育实践性强,可以近距离学习到老专家的学术经验。”
记者了解到,为构筑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长效机制,河北省将加强中医药传承平台建设,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支持名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和传承。同时,选取河北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河间学派、易水学派、补土学派等学术流派,建立一批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系统整理各学术流派思想,培养中医学术流派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