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经贸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访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高文宽
新华社曼谷10月16日电(记者 林宁 史先振)“中国和泰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高文宽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高文宽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及中泰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中泰两国经贸合作稳步推进。目前,中国是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47亿美元,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六分之一。
自中国与东盟开展自贸区谈判以来,中泰双边贸易得到极大推动。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中国对180多种泰国农产品提前实施零关税的早期收获安排。自此,中泰农产品贸易每年都保持21%至22%的增长速度,且具有一定互补性。
10年来,中泰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由轻纺织品转化为机电设备等中高端产品;贸易渠道越来越畅通,中泰两国相互代理制不断扩大;贸易平台越来越宽广,中国-东盟商品博览会、广交会以及各省市在泰国举办的展会,都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发展。今年,中泰两国将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两国将全方位地开展合作,包括中泰经贸合作在内的两国关系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谈到中国企业在泰投资情况时,高文宽说,随着中国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加上泰国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税收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驻泰国。
据介绍,2010年中国在泰投资额达到107亿泰铢(约合3.47亿美元),2011年达到284亿泰铢(约合9.2亿美元),增幅明显。中国企业在泰投资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泰投资建厂,其中实业类投资占80%以上。“中国企业在泰投资成熟的标志,在于企业自觉地把自身优势和泰国优势相加,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高文宽说,中资企业不断融入当地社会,并在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合作经营、人文经营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罗勇工业园,42家入园企业建了佛塔,方便泰国员工随时拜佛祈祷。园区还举办泰语培训班,为中国员工免费提供学习当地语言文化的机会。
高文宽说,中资企业不仅融入当地社会,更承担起社会责任。2011年泰国发生特大洪灾,中资企业捐款捐物,并为受灾泰国员工和家属解决临时住宿。每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是一个窗口,不仅体现企业形象,更代表国家形象。“在泰中资企业在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中泰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