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马岩)160栋高层住宅楼,明亮的落地窗,宽敞的房间,充足的停车位,大片的草坪,规范的物业管理,四周已建成的超市、学校、幼儿园、社区医院——这不是中高档的商品房小区,而是位于北京大兴区瀛海镇的“南海家园”回迁安置社区。
“我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群众,目标是为回迁农民打造满意社区。”瀛海镇党委书记何景涛说。
据介绍,两年前,为了建设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瀛海镇17个村落的4000多户村民从原有土地上搬离。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庞大的回迁安置社区在短短20个月内就建起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美丽、舒适。
何景涛说,回迁工作从今年7月启动,截至目前,已有2414户居民完成回迁,交付房屋3868套,全部回迁工作在2013年元旦前完成。
今年63岁的回迁居民刘双锁获得了三套面积90平方米的两居室,他打算自己和老伴住一套,另外两套分别给两个女儿居住。他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环境很差,房屋破旧,道路坑坑洼洼,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住进环境如此优美的小区,更没想到这样的小区能够在短短两年内建设完成。
刘双锁说,拆迁补偿费是每平方米4000多元,回迁安置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2500元,这样在购房后每平方米补偿费还剩2000多元,他用剩下的钱买了一辆小汽车,镇政府还给他发了免费体检卡,感觉生活水平一下子上升一个档次。
何景涛表示,“南海家园”不光是个居住区,它还具备各种设施,能够满足居民购物、就医、教育、娱乐、运动等各方面需求,可以算是首都的一个“卫星城”。
为了解决回迁居民的再就业问题,镇政府就近在亦庄开发区的企业给他们安排工作岗位。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的人,镇政府还能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在多方努力下,回迁居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96%实现就业,基本实现“只要不挑剔,一定有工作”的目标。
“做好回迁工作重在心细,要绞尽脑汁想到群众的各种需求。”何景涛说,“比如为了满足率先入住居民购买食物的需求,刚刚建成的超市就提前启用,而且实行‘农超对接’,即农民把农产品直接运到社区超市,省去中间环节,这样小区居民就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再比如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工作人员对住户进行‘一对一’服务,全程引导他们办好各种手续,避免出现差错。对于一些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前来的老年人,镇政府还会派人前往他们家中办理。”
“回迁居民还亲自参与了小区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主人的作用。”瀛海镇委纪委书记董秀玲说,“例如小区里原来种植的是柏树,一些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柏树不吉利,于是改种了油松。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群众满意与否为根本出发点。”
董秀玲还表示,回迁农民不仅需要物质保障,还需要在心理上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为此,镇政府特意开设了辅导课程,教授必要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