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湖南抗击10年来最严重旱灾纪实:众志成城抗"旱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3年07月31日 19时20分   来源:新华社

众志成城抗“旱魔”——湖南省抗击10年来最严重旱灾纪实 

    新华社长沙7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邹云、周楠、明星)今年7月以来,湖南省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截至7月底已造成129万人临时饮水困难,1179万亩农作物受旱,且旱情仍在发展。在骄阳如火的湖南旱区,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全省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大旱,动人场景比比皆是。

    群众有水喝,再苦都值得

    横跨湘南、湘西南的衡阳、邵阳、娄底一线,因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条件,是出了名的“干旱走廊”。今年大旱发生以来,这一带部分山区不仅生产用水吃紧,一些地方人畜饮用水更是面临枯竭。危急关头,湖南省委、省政府迅速调集有生力量、拨付大笔财政资金,夜以继日发起了抗旱保民生大会战。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荷塘村,大旱导致1100多亩稻田干枯开裂,亟待从附近耒河取水。但村里一时无法集中足够劳动力挖渠道,村干部就向武警湖南总队衡阳支队求援。

    第二天清晨,80名武警官兵和一辆水罐车开到荷塘村。武警官兵一边迅速清理废渠、开挖新渠,一边用水罐车对稻田应急补水。一上午,武警官兵们清理恢复了1000多米废旧水渠,新开挖200多米水渠。荷塘村村长陈话生激动地说:“能保住口粮田,多亏人民子弟兵!”

    邵阳县黄塘乡合星村村支书夏德桂对记者说,村里的井都枯了、塘也干了,靠政府及时送来“救命水”,乡民们生活才能维持。

    在湖南各地党委、政府组织下,旱区眼下有成百上千支打井、引水、送电、送水小分队在行动。送水队员们天天顶着烈日往山区送水,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深夜才回家。连日来承担送水任务的邵阳县黄塘乡水利站站长孙红元虽然累得一脸憔悴,但他说:“群众有水喝,再苦也值得。”

    大家互让互帮 抗灾总有办法

    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湖南历史上大旱之年往往因为“抢水浇禾”引发矛盾甚至斗殴。稳控水情保一方稳定,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是严峻考验。

    在湖南旱区,很多地方党委政府发动干部、党员和群众互谅互帮,先保群众用水,先保最困难的人用水。水利部门还根据灌区内不同村组的灌溉面积、地势高低等,制定灌溉方案。派出大批干部在每个分水闸门及涵管专人把守,按照既定方案合理灌溉,避免抢水纠纷。

    在邵阳县黄荆乡南山村4组,有120余人遭遇“喝水难”。退伍军人刘正青家里的井还有水,他就节约用,淘过米的水洗菜,洗过菜后再洗手,每天只用两担水,将省出来的干净水让给村民用。刘正青说:“天灾面前只要大家团结互助,总有办法渡过难关。”

    人手不足是劳务输出大省湖南当前农村抗旱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双河村车塘组,23户留守家庭组成“抗旱联合体”,从一公里外的江底架设水管抽水救水稻。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妇女,有的拉水管,有的开渠道,有的送饭送水,多年未见的集体劳动场面令在场的每个人感动。

    群众积极自救 村民各有高招

    旱魔肆虐下,各地群众发挥民间智慧抗灾自救,创造出了许多抗旱“妙招”。

    在邵阳县五峰铺镇,种粮大户刘克西等人发现干涸的河床里,在夜间的一段时间里会冒水,而白天则又会在晴热高温中迅速蒸发。于是,村民们在河边打地铺,一发现“汩水”就赶紧抽水救禾苗。

    在双峰县印塘乡印全组等地,村民们千方百计找水。他们从一些表面干涸的幽深溶洞里发现地下河,还根据条件修建窑洞井蓄水,基本缓解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在辰溪县桥头乡龙埠村,种粮大户曾四寸、陈良跃夫妇还发明了用汽油机、增压泵、几个大水桶和拖拉机研制的“山寨喷灌车”。他们在一台拖拉机上放6个盛满水的大水桶,一台小发动机带着增压泵将雾状水滴喷向稻田。“山寨喷灌车”每天能运12车水,3天就完成一轮浇灌,相比直接灌水,“山寨喷灌车”比直接灌溉节水85%。

    “今年虽然大旱,但我家那110亩田收入8万元不成问题。”火辣辣的阳光下看着自家绿油油的禾苗,陈良跃乐呵呵地说。

 
 
 相关链接
· 980万亩农作物受旱灾 湖南省各部门合力抗旱
· "缺水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贵州旱灾区见闻
· 湖南省持续高温引发严重旱灾 53万人饮水困难
· 湖北省18个县市出现旱情导致百万农田受旱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