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张辛欣、沈洋)改革,这个当下最时髦的词汇,对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改革大潮中,普通百姓的红利又在哪里?人们在期待……
红利,在一个个能够圆梦的机会中--
王琎曾用摩托车拉客,也在外资企业当过管理人员。今年夏天,他终于用100元的注册资本在深圳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实现了多年来的创业梦想。
3月1日,深圳正式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经营场所审查、注册资本至少3万元等限定。一时间,涉及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越来越多和王琎一样的创业者“轻装上阵”,赶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
“看似做减法的改革,实则是在增量上做文章。”浙江省嘉兴市港区管委会主任石云良说。在基层经济一线工作多年的他认为,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从体制、机制上给市场主体松绑,给更多企业和个人拥有放下包袱、追逐梦想的机会,既提振市场和社会活力,又解决就业,实现增收,可谓双赢。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半年内,已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
红利,在逐渐实现公平正义的脚步中--
“我组装过的手机加起来能盖一栋二层楼房,可工资却买不起房子用的砖。”26岁工人李想在郑州富士康的车间流水线上已工作两年,却始终没有在城里拥有自己的生活。李想说,成本太高,落户安家对他来说难以企及。
“就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李想说,这是他每天工作的最大动力。
买房难、看病难、教育难……李想面临的困境并非偶然。如果说简政放权有利于做大经济增长和百姓增收这块“蛋糕”,那么如何把“蛋糕”分得公平公正,则是人们更期待看到的“红利”。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难以回避: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住在棚户区中,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短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仍横亘着一道道“鸿沟”。
从全面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到“异地高考”方案“破冰”,从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到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十八大以来,推进公平、改善民生的举措接踵而至。
“未来改革要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进展,真正做到让人人享有尊严的生活,让每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红利,在点滴筑起的安全感中--
正在为全家挑选晚餐食材的北京市退休人员项丽萍说,自从超市装上食品追溯查询机后,她每次买肉都要在这“扫一扫”。“是正经厂家出来的,心里就踏实些。”项丽萍希望,别有不法小贩添堵,吃什么都是绿色、健康的。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生活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如何让百姓更舒心放心,在政府制定下一步改革和工作路线时备受考量。
建立一整套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打造食品安全保障网,把监管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危害的问题上来……
“未来还要在‘管’字上做文章,特别是拓宽监管渠道,把政府的‘独角戏’变成社会、政府和行业的‘大合唱’。”石云良说。
面对改革,我们有满心的期待,面对生活,我们更有数不尽的梦想。“希望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希望能在城市里和家人团聚”“希望能让妈妈看得起病”……改革在路上,梦想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