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欧密集外交展“中国信心” 促务实合作“立等可见”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从北京到布加勒斯特,李克强将中国高铁带到这里,将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带到这里,更为关键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总理的首次外交访问,将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信心带到这里。
当地时间27日,在罗马尼亚议会宫,李克强一段30多分钟演讲,20次被现场掌声所打断。平时很难坐满的众议院全会厅当天座无虚席,以至于罗政府两位部长因不是议员而无法找到座位。打动听众的,不仅是李克强亲切幽默的演讲风格,更有这位大国总理演讲中所传递出的“中国信心”。
演讲中,李克强向外界重申:中国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等主要预期目标。评论认为,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对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信心。
李克强此访中东欧前后停留不足70小时,并展开高强度的密集外交活动。外界注意到,对外改革和开放的自信成为访问的关键词之一。期间,李克强多次提到不久前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外宣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承诺。
不久前,中共举行的那次“关键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演讲中如是指出。
不仅如此,在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密集会见时,李克强也多次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部署。
中国这种对自身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信心由何而来?“中国信心”来自于对国际形势的准确研判。李克强说,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家间利益融合不断扩大。
“中国信心”也来自于中国应对挑战时所展露的智慧。李克强直言,今年中国经济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受到较大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定政策,保持定力,既没有增加赤字,也没有增发票子,而是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民间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使中国经济在今年三季度以后稳中向好。由此,充满信心的中国人也有了十足的底气。
这样的政策宣示,无疑为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策略注入一股强劲动力,也推动中国外交活动中与各方务实合作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一点,在李克强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可看到明显迹象。
如会见黑山总理久卡诺维奇时,李克强明确指出,中方支持本国企业参与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火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愿扩大进口黑优势产品,推动双边贸易在动态中实现平衡。久卡诺维奇表示,黑方愿与中方共同落实好公路、电力等合作项目,积极探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合作。
也如在会见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时,李克强将“根据马方需求,积极参与马公路、电厂等大项目建设”作为中方意愿提出。格鲁埃夫斯基亦将“愿兴建中国经济园区”等意向摆上会见桌。
诸如上述例证还有很多。而引发人们关注的在于,双方不仅有合作的积极意愿,更重要的是将意愿迅速转换为可触摸到的实惠。此访,李克强仅在与罗马尼亚总理的会晤中就收获大单。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两国政府和企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或合同,涉及经贸、投资、电信以及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项目。
而“中国高铁‘开到’欧洲”、“李克强助中国4G打进欧洲”、“罗马尼亚将向中国出口5000头牛”等双方的利好消息,在访问期间,不时见诸报端、占据媒体头条。
有分析指出,双方之所以能在外交场合,在会见桌上讲得“如此实在”,并迅速达成“立等可见”的实质性协议,这与中国展现的信心、诚意、自身的能力分不开。这正是李克强此访中多次强调的,“中国愿与世界和欧洲分享共同发展的机遇”的内涵所在。
毋庸置疑,自信的中国更开放,开放的中国也将更自信。可以见得,中国的向西开放和欧洲“向东看”,已跨越时空找到利益的汇合点。评论认为,此次李克强对中东欧的密集高效访问,无疑是中欧“上天入地下海”的全方位合作踏出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