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火箭“安全官”—走近火箭安全控制系统工作人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3年12月03日 11时2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昌12月3日电(赵薇、陈秋均)托举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火箭12月2日凌晨直指苍穹,奔赴轨道。发射任务成功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准确判断火箭飞行姿态,确保火箭在出现无法挽回的异常状况时实施炸毁,尽最大努力保证地面人员和设施安全。

    他们,就是火箭安全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

    尽管在过去数十次火箭发射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未启动过火箭炸毁指令,这些地面安控系统的专家,依旧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上。

    21年前,刚刚参加工作的何京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安控台的操作手。为了让安控工作实现智能化,何京江先后主持开发了新一代外测数据处理系统等大型系统。

    从第一次坐在安控台前,到开发出实现火箭安全控制决策支持的智能推理系统,何京江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地面安控跨越性飞跃。

    作为嫦娥三号发射任务中的安控观屏员,何京江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研制针对任务的安控支持系统。“5+2”“白+黑”的工作节奏,并没有让她觉得辛苦。在何京江看来,能做一个为火箭“把脉”的人,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运。

    “有朋友问我,发射这么多次了,怎么你们从来都没派上用场?”何京江笑着说,“我们愿意一直在幕后,这说明我们的火箭每一次发射,都很安全。”

    而对于安全助理赵梅来说,过去20年间与火箭安控的“过招儿”,不仅是难忘的记忆,更是前进的动力。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站在发射场遥控室里的赵梅第一时间觉察出火箭姿态不对。

    但赵梅没有动,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这位身材纤弱的姑娘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安控操作手,万一安全人员发命令炸毁火箭,我走了,谁来操作呢?

    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安控研究的她始终对此念念不忘。不久前到新建成的海南发射场进行安控决策研究,赵梅特意模拟了1996年的状态。“我回顾了那次任务,把各个状态的炸毁都做了模拟,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前期。”

    在安控人员背后,更多的数据处理人员,在为安全决策的制订默默付出,不懈努力。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的高级工程师,车著明曾经完成数十项试验和发射的数据处理。

    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发射前夕,火箭地面安控的落点预示在火箭初始飞行段出现较大偏差。

    凭借在火箭飞行落点计算方面的丰富经验,车著明认真分析了计算方法,连夜逐行查阅了火箭地面安控落点计算的软件源代码,终于赶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查到问题所在。经修改的落点计算精度完全满足火箭地面安控精度要求,保证了火箭安全发射。 

 
 
 相关链接
· 未来一周空间天气平静 有利于“嫦娥三号”探月
· 嫦娥三号发射"零窗口"是如何实现的?
· 嫦娥三号成功实施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
· 远望五号船完成嫦娥三号测控任务并踏上归途
· "深空之眼"射电望远镜"引路"嫦娥三号
· 嫦娥三号任务飞控智能化水平与前两次比大幅提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