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实录

访问量: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廖瑞钊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黎明,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廖瑞钊先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黎明先生,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先生,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女士,请他们介绍《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廖瑞钊先生作介绍。

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廖瑞钊(文颖 摄)

廖瑞钊:

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对江西水土保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文件。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特色亮点等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及意义

(一)《实施方案》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政治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万物繁衍生息的根基,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土资源。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就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出台《实施方案》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方案》是持续推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必然要求

江西省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明确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要求。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江西高标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十分重要。

(三)《实施方案》是破解我省水土保持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降”,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总的来看,我省水土保持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三个没有变”“三个不适应”的挑战和短板,即: 我省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没有改变,治理质量和成效还不稳固的现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带来人为水土流失压力突出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 水土保持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基础支撑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施方案》聚焦短板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助力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

(一)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目标任务,即:围绕美丽江西建设,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昂扬斗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6.57%;到203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7.87%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的落实措施。两办《意见》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等4个方面,按照对应原则,我省从以上4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落实措施。

一是在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方面。提出了严格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加强重点区域保护和修复、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等3条落实措施。

二是在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方面。提出了健全监管机制和标准、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压实企业责任等4条落实措施。

三是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崩岗综合治理等3条落实措施。

四是在持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提出了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深化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等5条落实措施。

(三)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共有四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建立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规则,加强政策支持协同,确保水土保持重点任务落实。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加大对赣州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全国示范样板。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水土保持普法宣传,打造江西特色水土保持科普品牌。高标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擦亮江西水土保持品牌。

三、《实施方案》的特色亮点

总的来看,《实施方案》既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要求,又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对标上级要求,落实文件精神。对标对表中办、国办《意见》的要求和重点任务及水利部贯彻落实《意见》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遵循“综合性、协调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机制顺畅、投入保障、手段有效、目标明确、工作对应、内容实际、操作可行等方面切入,顶层谋划我省水土保持事业长远发展。

(二)突出省情特色,落实重点措施。服务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及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战略,结合我省“一湖六源”(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东江源头)地理环境特点,提出了一些具有我省省情特色的重点措施,如:巩固提升“一江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安全格局;着力建立健全生产建设活动的协同管理机制,强化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稳步有序推进崩岗治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崩岗治理;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擦亮江西水土保持品牌等。

(三)构建工作格局,强化部门协同。《实施方案》聚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明确要求按照“管生产、管建设、管行业必须管水土保持”的原则,建立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的高效协同管理机制,共同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指导及协同监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省水利厅作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实施意见》各项要求落地见效。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西水土保持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今后多宣传报道江西水土保持工作,与我们共同讲好水土保持“江西故事”。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徐承:谢谢廖巡视员!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实施方案》中提出在“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工作中要“强化部门协同监管”,请问我省在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部门协同监管方面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黎明(文颖 摄)

黎明: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要求,监督好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法定义务、落实好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科学防治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江西省《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化部门协同监管的要求。为此,我省拟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部门协同监管。

一是在水土保持空间上协同管控。按照国家制订的水土保持空间划定办法,结合江西“三区三线”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等水土保持空间范围,根据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分类分区提出差别化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制定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正负面清单。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空间管控,切实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强化预防保护和封育管护,严格依法依规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管控;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二是在有关规划上协调技术要求。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水土保持内容编制技术要点》,分析其与国家、流域和地方水土保持规划的协调性以及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加强对列入相关规划的重点生产建设项目的立项跟踪,对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推动项目尽早落地落实。

三是在生产建设项目上协同监管。建立由水利部门牵头的水土保持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包括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投资行业主管部门,利用水土保持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制度,按照“管生产、管建设、管行业必须管水土保持”的原则,结合职能职责加强水土保持联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通过会商、座谈、联合调研等方式,不定期进行沟通交流,推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水土保持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畅通水土保持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的监督作用,从而形成责任落实、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协同监管格局。

四是在执法上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依托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推进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信息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加强水土保持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运用联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纪检监察等手段,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对扰动范围广、开挖土石方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联合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对监管发现问题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不到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风险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严肃查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建立水土保持监管发现问题台账,定期抄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整改销号,实施动态清零。

五是在信用监管上联合惩戒。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水土保持全流程监管中的作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程序和标准,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监管对象信用档案,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将信息实时报送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等手段,强化水土保持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实施联合惩戒,使违法主体和相关责任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长江经济带建设要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请问我省在遏制长江岸线人为水土流失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文颖 摄)

叶凌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江西全省152公里长江岸线、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面和湖岸线都在九江境内,肩负着“一湖清水入江、一江碧水东流”的重大使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责任重大。近年来,九江市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强化“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贯通”水土保持监管,下大力遏制长江岸线人为水土流失,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为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夯实了生态之基。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按照“发现问题、认定问题、整改问题”的程序以及“应批尽批、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罚尽罚、应验尽验”的原则,落实水土保持“三纵五横”监管体系,紧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同时,积极贯彻“放管服”改革精神,结合日常工作,大力宣贯《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手册》《江西省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手册》《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工作手册》等水土保持系列工作手册,主动指导生产建设单位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二是项目全覆盖。紧紧抓住生产建设项目这个源头,通过水利综合督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第三方信息化监管等方式,对所有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印发监督检查意见,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确保人为水土流失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三年来,全市对3600多个在建项目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查,下达整改通知3300多份,有效遏制了“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和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等人为水土流失问题。

三是控制全链条。依托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信息资料录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共用,为提升监管效能提供基础保障。每年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将在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信息录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后续设计、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6个重点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书面自查报告、系统检查全面梳理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重点监管项目清单,落实常态化监管;通过信息化项目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重点检查、验收核查等手段,督促指导在建生产建设项目落实后续设计、规范监理监测、加强施工管理、规范自主验收,落实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全链条监管。

四是监管全方位。采取“天上探、地面查、现场核”方式,通过遥感监管全面监控我市人为水土流失状况,精准判别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管理,强化监测成果应用,每季度对监测季报编制质量和反映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对一般性问题,责令监测服务单位下达监测意见书,指导建设单位落实整改。对监测评价为黄色和红色的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现场复核,针对存在问题下达整改意见,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强化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

五是责任全贯通。建立审管协同机制,明确审批监管职责边界,加强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协同,落实重大事项调度协调机制、一般事项联席会商机制、行业监管提前介入机制,形成审管协同工作合力。认真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以查促治、以案促改,不断压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三年来,我市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以及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制度,约谈水土保持参建单位4个,将8个水土保持参建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立案处罚水土保持违法案件6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江篇章,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政府网站记者(文颖 摄)

省政府网站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水利部门下一步落实《实施方案》的重点举措?

廖瑞钊:我省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水土保持的高度重视。我省水利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加快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重推进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紧跟党中央部署,构建工作新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切实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齐心协力发挥好水土保持率统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功能。

二是完善规划设计,开展预防保护。进一步完善我省水土保持规划体系,明确水土保持敏感区,强化生态红线约束作用,加强生态功能区、“一湖六源”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充分利用江西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和自然生态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分区域稳步有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充分发挥江西省水系独立完整的优势,加强大江大河泥沙管控。

三是依法严格监管,遏制水土流失。持续深化我省“三纵五横”(按照“发现问题、认定问题、整改问题”的程序以及“水土保持方案应批尽批、事中事后监管应管尽管、水土保持补偿费应收尽收、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行为应罚尽罚、水土保持设施应验尽验”的原则)监管体系,推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严格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完善系统内上下联动、部门间横向协作的监管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主管部门与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的高效沟通和协同管理机制,压实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的水土保持责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对接服务好项目建设单位,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效能,优化水土保持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强化信用监管,严格规范第三方市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四是坚持两手发力,推进系统治理。完善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性的政策机制,切实贯彻落实好系统治理理念和两手发力要求。以“小流域+”为主要模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多目标协同,实现提质增效。以“以奖代补”政策为驱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崩岗治理成果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允许取得一定份额的新增治理面积用于相关产业开发等新模式取得成效。完善“一图一库一平台”,实现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监管精准化。以水系、村庄和乡镇周边为重点,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秀美乡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美、百姓富、生态优的目标。

五是压实各级责任,提升管理能力。努力破解一些体制机制政策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以考核及水保率目标值实现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以明确分工、规划实施落实部门责任;以履职督查推动基层履职尽责;建立权责清晰的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升监测评价能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快图斑落地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监测成果质量和精度。立足南方红壤区特性,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并加强成果转化。继续推进全省各类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力争示范创建工作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持续高标准推进赣州市先行区建设,先行先试,努力创造在全国、全省可推广、可复制的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经验。

六是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地。充分利用水土保持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工作资金预算安排的同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政策法规与典型事迹宣传,讲好水土保持故事。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赣州市是革命老区、曾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2021年入选全国5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请问2年以来先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落实《实施方案》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文颖 摄)

黄菊兰: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曾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昔日的“红色沙漠”早已变成了“江南绿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2021年7月,赣州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2年来,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和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方案》,围绕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技术模式、规律研究和宣传教育五大建设任务,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效。

一是构建了独具赣南特色的水保工作“新机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赣州先行区建设列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县两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四级监管网络,继续保留市水土保持中心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参公单位并增设党组,新成立赣州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和研究会,设立先行区建设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资金5000余万元。坚持“大水保”理念,将先行区建设纳入市级对县级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以及乡村振兴、美丽赣州建设等考核,确保先行区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探索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质增效“新路径”。按照“五个一工程”的总体思路,采取“四治同步、五水共建”方式,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一体谋划,保水、理水、兴水协同推进,富民、兴业、美村融合发展,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升级版。全市新建和续建生态清洁小流域54条,创建了以上犹园村、宁都勾刀咀为代表的国家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累计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园、工程)达到11个,位居全国设区市之首。

三是打造了南方地区崩岗综合治理“新样板”。通过“揭榜挂帅”,重点支持“九大片区”开展崩岗治理示范,采取“崩岗+生态修复、农林开发、文旅融合”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崩岗综合治理。2年来,全市治理崩岗近2000座,新增造地4000余亩,撬动各类治理资金2.6亿以上。今年10月,赣县区崩岗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

四是创新了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新手段”。实施“准实时+精细化”监管,将遥感监管发现问题的响应时间由原来的4-6个月缩短至2个月以内。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全省率先整合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发改等15个部门信息资源,累计获取部门共享数据4.7万余条,督促完善5700多个水土保持方案。推行水土保持方案承诺制管理,对房地产工程等6大类项目进行分类承诺制管理,实现即来即办、承诺即开工。强化农林开发“联审联批+承诺”监管,通过水保、林业、果业等部门联动,有效破解了农林开发监管难题。

五是用心讲好赣州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新故事”。2年来,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入选2022年度江西水利十件大事之一,市水土保持中心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称号。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讲述水土保持故事”征文活动,我市有6篇获奖,其中一等奖3篇中我市有2篇。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以推进水土流失减量降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贡献赣州水保力量。

一是全面落实保护优先原则。加强赣江、东江、北江等重要河流源头、生态保护红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一核两翼九片十支”水土保持预防体系,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整体功能。

二是全面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坚持“管生产、管建设、管行业必须管水土保持”原则,持续强化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加大“准实时+精细化”监督力度,优化“联审联验+承诺制”制度,推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监管。

三是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开展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打造“小流域+”示范样板。持续采取“揭榜挂帅、竞争立项、以奖代补”方式,推动崩岗治理模式多样化、措施系统化、效果综合化,并深入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

四是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推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建设模式,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参与工程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投入,加强水土保持碳汇能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应用研究。注重总结提高,为全国、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方案。

最后,热忱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赣州进行实地考察和新闻报道,帮助我们讲好赣州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联稿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