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作综述
中国政府网
 

    2003年,中医药行业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中医药在防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全国中医药防治非典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组织制定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下发了《2003-2004年度全国中医药系统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恢复期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国13个省(区、市)也积极制定了当地中医药防治非典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对指导中医药防治非典,发挥技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非典,取得了积极成效。2002年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国际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对中国中医药参与防治非典进行了分析、评估,做出了中医药防治非典是“安全、具有潜在效益”的评价,建议早期、全程、合理使用,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其他国家防治急性传染病的参考。据不完全统计,非典期间,全国有6所中医医院作为收治非典定点医院:96所中医医院向93所定点医院派出医护人员2163人次;在5326例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3104例,占58.3%。

 

    为加强中医药科学防治非典,联合中央、地方、军队等各方面中医药临床科研力量,建立全国科研协作网络,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先后组织了21项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同时,筛选出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有较强针对性作用的8种中成药,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之后又适时启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患者骨坏死临床研究”非典研究专项。部分省也积极开展了中医药防治非典的科学研究。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非典防治的积极性,及时发布了《受理群众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方献策管理办法(试行)》,受理函件1869件,接听来电1842人次,充分吸纳合理建议,为防治非典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

 

    2003年10月1日,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医药法制化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为做好《中医药条例》的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真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及时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下发通知,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认真组织制订相关的配套文件。各省非常重视《中医药条例》的贯彻落实,湖南、黑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等省(区、市)政府的领导还在有关会议上就《中医药条例》的贯彻落实发表讲话。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学习班、专题讲座、座谈会、学习领会《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系列报道、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宣传周、宣传月、大型义诊等多种有效形式,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中医药条例》的热潮。四川省配合《中医药条例》贯彻和地方中医药法规的实施,成立了中医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组建中医执法队伍,加强了对中医药的监督管理。《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极大地鼓舞了行业的士气,进一步推动了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农村中医药工作

 

    参与全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探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努力为农民提供价格比较低廉、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认真落实《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确定的中医药工作指标,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措施方案。通过中医药相关指标的建立和落实,使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具体体现。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乡、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业务建设。甘肃等省针对本地区情况,制定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村卫生所(室)中医药业务建设标准》。各地针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积极组织筛选、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山东、福建、浙江等地自编教材,组织培训,有效地促进了适宜技术的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四川、湖南等6省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试点项目和全国农村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

 

中医医疗机构改革

 

    2002年,一些地区在鼓励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中医医疗机构股份制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积极进行了组建医疗集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探索。“病人选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得到广泛实行,价格公示制度得到普遍推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等省(区)中医医疗机构通过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下降20-50%,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各地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肃查处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违纪行为,促进了行业作风的好转。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业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卫生部、民政部共同开展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联合制定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医药特色补充评估参考标准》,并先期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个区(市、县)开展了争创中医药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

 

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工作受到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在全国开展了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工作,确定了11所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重点建设单位,推动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肝纤维化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民委共同启动了全国民族医药基本情况调研工作,并在云南组织召开了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展了藏、蒙、维等15个民族60部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已完成《布依族医药》等10部著作的编辑或出版;76门藏、蒙、维医药本专科教材编写工作进展顺利,其中26门已完成审定,待出版发行。

 

中医药科技和人才培养

 

    努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下发了《关于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措施,组织完成了《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论证了《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方案。修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分级管理办法》,对全国158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精心组织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研究,配合科技部启动了“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了一批局级重点研究课题,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方案”。2002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临床人才,启动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各省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选拔了215名中医主任医师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成长为高层次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创造条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展顺利。中医药远程学历教育发展迅速。启动了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加强了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范了过程管理,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标准体系》。

 

中医药对外以及与港、澳地区交流与合作取得进展

 

    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和乌克兰、摩尔多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签署了传统医药的合作协议,与韩国、日本、挪威等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通过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网络地区会议以及会见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等重要活动,加强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国际民间中医药学术组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进一步拓展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民间渠道。

 

    积极参加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卫生行政高层合作会议,与有关部门配合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在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医药科研及中药产业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公众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内容。这些都是中医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医药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有效方药。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控制麻疹、乙脑等传染性疾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防治非典的斗争中,也显示出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任务。因此,在当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结合中医药行业的特色,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在农村。2003年,中国农村卫生发展滞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为保障农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村中医药的基础条件仍很薄弱,人才缺乏,据调查显示,近年农村中医药服务的比例有所下降,农村中医药的发展还不能与农民的健康需求相适应,这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中医药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改变农村中医药资源相对薄弱的状况。要多渠道增加对农村中医药的投入,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中医药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途径和有效办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更好地为农民的健康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