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举行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布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05-20 11:02 来源: 农业部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点,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向媒体介绍我国种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主持人雷刘功

    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雷刘功: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为了使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我国种业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今天邀请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先生,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先生,就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首先,请余欣荣副部长介绍有关情况。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答记者问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新闻界的朋友进行交流。首先,我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回答大家提问之前我先通报一下我们国家种业特别是近几年种业发展的进展情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增强种业发展活力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所做的一些工作。

    首先,就我国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国种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而且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全面部署种业发展工作,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出台3个文件,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这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我们国家农业特别是种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尤其是新挑战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强有力的部署,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的种业发展尤其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部作为农业的主管部门、种业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狠抓贯彻政策的落实,坚持继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新品种开发能力增强,生产用种有效保障。首先,优势新品种研究、开发能力稳步提高。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几乎全部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和蔬菜,85%以上种植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种;自主选育和推广了农华101、登海605、隆平206、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济麦22、百农AK58等一大批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实现了新一轮的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的比重稳定在43%以上。其次,生产用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主要农作物年供种量1000多万吨,种子质量合格率97%以上,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为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企业实力快速增强。首先,企业育种投入加大,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目前,前10强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近6亿元,占其销售收入的6%以上。2013年企业自育品种已占到国审品种玉米、水稻品种的50%和47%;企业申请新品种权的数量超过科研教学单位。其次,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加快,种子研发、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升。种子企业总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减幅达40%;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106家,增幅近2倍;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19家,增幅30%;前50强种子企业销售额已占全国30%以上。

    三是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近年来,我部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特别是去年底,我部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启动了种子打假专项行动,严查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企业和重点基地;同时,发挥媒体力量,主动公开打假举报电话、主动曝光种子大要案,收效显著。近3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近100万人次,检查企业及经营门店80万个(次)、市场6万个(次),查处案件近2万起,没收假劣种子1000多万公斤。由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种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全国人大启动《种子法》修改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主体责任;国务院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加大对侵犯新品种权的处罚力度;农业部修订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及品种审定办法,提高市场准入和品种审定门槛;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同时,中央和地方围绕种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政策,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健全。

    总结我国种业36年改革历程,特别是近3年的积极探索,国务院确定的种业改革目标、方向是正确的,所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将在今后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们感到有以下经验和做法需要进一步坚持。

    一是坚定把我国民族种业搞上去的决心。几年来种业发展,农业持续丰收取得可喜成绩,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做强中国种业充满信心。

    二是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人才和资本向企业有序流动。

    三是坚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技术创新主体、成果转化主体和服务农民主体。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作为种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支持科研、教学单位充实力量,在竞争中推动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

    五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国家部际协调组作用,协力推进政策落实;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

    六是弘扬中国种业精神。前不久,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向“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学习的通知》。最近,《农民日报》、中国种子协会等几家联合开展“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推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最后,通过推介产生出袁隆平院士等10位为我国种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所以,农业部专门发布号召,要发扬他们那种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执着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精神。这16个字不但体现了老一代种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对新一代种业工作者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更是激励和凝聚种业界为种业强国梦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我想借此机会再和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深化种业改革、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有关思路和举措。

    2011年国务院印发8号文件,全面部署种业改革发展工作,开启了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的新征程。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简称“国七条”。为推动“国七条”贯彻落实,今年以来,我部会同18个国家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将主要政策措施细化为21项任务,明确了牵头部委和参与单位,目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通报一下目前落实的一些进展情况。这些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一是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推动种业科研体制的改革,我们着力引导公益性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快科研单位与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选择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改革试点;依托中国农科院建立种业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制定成果交易管理办法,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育种资源、技术、人才进一步向企业依法有序流动。

    二是支持企业提高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整合并购转企的科研机构及其资源,组建高水平的育种研发机构和团队,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骨干企业联合或与科研单位合作,构建科研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杂交水稻和玉米分子育种平台建设;鼓励优势种子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组织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会同科技部,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为重点,编制国家良种重大攻关五年规划;建立国家科技专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机制;开展良种产学研联合攻关,选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突破性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四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编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濒危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深度发掘,修订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五是推进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海南省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加强南繁基地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指导编制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和可研报告;推动出台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保险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制种基地土地流转或与制种大户、合作社合作,促进制种规模化机械化。

    六是加大种子市场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品种审定、品种权保护工作,严格行政许可管理。深入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加大种子大要案的查处力度,依法公开查处结果。开展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和企业委托经营制度试点,强化种子质量可追溯管理。

    我们还想借此机会给大家通报一下即将要在中国北京召开的世界种子大会2014年会议的有关情况。

    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将于5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世界种子大会是国际种业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大型综合性种业大会,堪称全球种业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会议的召开既是国际种业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展示我国种业发展成就,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将为中国种业与世界种业加强沟通、融合搭建桥梁。截至目前,大会已注册1452人,其中外宾就达1187人。农业部将全力配合北京市做好大会筹备工作,努力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安全和谐的世界种子大会。同时,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对大会给予更多报道,通过大家的宣传报道,增加中国元素,唱响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种业,向全世界充分展示我国现代农业和种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下面,我和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先生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雷刘功: 谢谢余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国务院连续3年出台文件部署我国的种业工作,最近一个文件是去年12月份颁布的,目前半年过去了,请问一下工作情况落实的怎么样,能不能介绍一下工作的进展?

    余欣荣: 你所指的是去年国务院办公厅109号文件。说明我们新闻界对种业特别是这个文件高度关注,谢谢。

    因为109号文件集中地体现了种业界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种业安全,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种业发展到今天,实际上都贯穿着一个改革的主线,通过改革不断地增强了中国种业发展的活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以至于国际的竞争力。我想,借此机会可以简单地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回顾一下,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从那一年开始,放开了种子市场,推动了种业经营体制的改革。那一次的改革,集中打破国有企业统一计划经营种子的工作格局。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办40号文件,这一个文件集中解决了中国种业界的政企不分,也就是种子生产经营体系突出存在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接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8号文件,对现代种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一次文件国办发109号,我们通常称之为“国七条”,集中聚焦种业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有关体制创新的问题,尤其是种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大家知道,农业的出路在于科技,种业的发展核心动力也在科技,科技能否顺利地提升,关键在于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出台“国七条”,就体制改革的系列问题,特别是科技体制碰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新的、明确的规定。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围绕着“国七条”,农业部牵头会同了18个部委和海南省政府,进一步强化种业发展部际、部省的协调机制,明确落实109号文件各项措施的分工方案,并且将文件的精神分解成21项具体的任务,实行按月督导、按月调度。目前,各责任部门和参与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落实方案。正如刚才记者先生所讲到的,这个文件出台才刚刚半年时间,所有参与文件贯彻落实的这些部门,都秉承着把中国民族种业搞上去的这种决心和信心,以国家种业发展大局为重,在21项具体任务上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务实的精神,可以讲其进展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

    一是改革了技术创新主体。大家知道,过去种业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科研单位,现在按照国办109号文件的要求,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提高科研单位的基础创新、公益服务能力。农业部面向企业建立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设立了扶持企业的创新项目。科技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和前沿性研究,优先对企业研发成果进行后补助支持。发改委将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予以倾斜。教育部继续通过公派留学项目支持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

    二是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就是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的改革试点,加强种业人才的培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大家知道,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科研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不仅来源于精神的激励,还有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所应该获得的特别是依法获得的合理收益。为此,我们按照文件精神的要求,农业部牵头、正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提出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的试点方案,这在中国种业界还是第一次。因为这件事情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既有政策问题,也有法律问题,还有在具体方案中制度的安排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将选择中国农科院及部分省市的科研单位进行试点,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教育部还将引导院校开展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试点。

    三是改革创新组织方式。大家知道,中国在杂交水稻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创造性成果,其中重要的就是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快赶超,也必须继续发挥制度的优势。为此,国务院决定支持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种业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加快选育突破性的品种,尤其是重点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一系列品种上进行研发。这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改变成果的转化方式。这项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建立种业科研成果的公开转化平台,发挥市场配置、公共成果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禁止私下交易。现在可以告诉我们在座的朋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即将正式运行,这项工作将为种业界科研人才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有一个在市场上公开竞价、交易、转让的好平台,将会极大地增强我们国家种业科技创新的活力。

    五是改善种业的创新环境。去年年底,农业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组织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假劣种子专项行动,这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国家层面加快种业改革创新的同时,我们地方也在积极地推进,包括如四川等一些省份,陆续出台了符合本地改革的措施。现在可以讲,深化种业改革正在有序地进行,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的改革,来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新的格局的形成。

    谢谢。

    雷刘功: 继续提问。

    人民网记者: 余部长,我曾经在《求是》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您的署名文章《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提出要加快实现种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文章当中和您刚才的讲话,我可以看出您对种业强国充满了信心。我想请问,农业部下一步如何打算入手建设种业强国?

    余欣荣: 你的问题非常好。大家知道,“种业强国”是“中国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强国梦”,而“种业强国”是一代代种子工作者矢志不渝、为此奋斗的梦想,也就是种业的“强国梦”。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农业,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汪洋副总理就推进我国种业强国建设作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对我国种业强国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设“种业强国”,把中国的民族种业搞上去,关键是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务实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踏石留印的艰苦创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后实现“种业强国”这个梦想。为此,我们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有序流动。加快构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合作的种业创新体系,改变过去我们种业科研主要在科研院校,现在既要继续发挥科研院校种业创新的优势,同时又要极大地推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加快开发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第二,企业强。要不断培育出一批在种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投入,要支持企业在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能力,尽快缩小与跨国种业企业的差距,推动种业领域的企业重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力争到2020年前5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达到60%以上,要力争中国的种业企业在国际种业企业里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打造“种业强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要强,在这方面要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护农民、品种权人、企业的合法权益,形成公平竞争良好的社会秩序。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各方面种业人才、种子企业投身到种业领域的发展,使我们的整个体系不断强大起来。

    第四,打造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快我国种业国际化步伐。为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国家间、区域间种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拓展合作空间,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支持各方面种业人才在中国发展。同时,支持我们的企业到国外建立分支机构,服务所在国的农业发展,进一步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来实现我国种业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种业国际化的进程。

    谢谢。

    中国网记者: 刚才您提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我们知道,国际种业巨头在研发领域有很强的实力,请问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继续保持自育品种的主导地位吗?如何才能保证做到一点?谢谢。

    余欣荣: 你的问题很专业,而且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讲的,我们为什么有信心、有决心。

    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大家注意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里面第五句话就是“科技支撑”。那么,科技支撑重要的支撑点就是种业科技,种业科技支撑点的强弱关键又在于科技的创新能力,就是新品种的创制能力,在这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刚才,我们讨论的特别是现代种业的规划和发展,尤其是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都是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各位朋友,我们在这方面正在积极地推进,而且在不断地取得成效。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育种理论、技术、方法、材料的创新。新品种不断培育,缩小和国外一些相对先进国家的能力差距,关键是在理论、技术、材料的创新。所以,我们正在借鉴发达国家在种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转变育种的理念和思路,充分利用分子育种等现代技术和方法,逐步改造和武装我们传统的育种,加大种质资源的深度建立和评价力度,创制优育的育种材料,不断扩大新品种培育的遗传基础,提升我们国家新品种的研发和创新的效率及其能力。

    二是我们正在进行加强育种机制的创新。也就是要加快改变长期以来育种资源分散、低水准重复、原始创新不够的局面,加大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要集中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集团,它既能够进行材料的研究和创制,还能够不断地直接推动新品种的推广,进一步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提高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能力。同时,在国家层面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国家粮种重大工程的规划,组织全国优势的力量进行攻关。所以也借此机会,我想讲的具体一点,集中在五个方面:水稻、玉米、大豆等这些作物重点。实施的方法由农业部和科技部重点进行规划、编制,由骨干的种子企业牵头实施,联合全国的优势科研单位协同攻关。这个科研攻关和过去有所不同,我们政府做好规划的编制,企业作为这次攻关的主平台,联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来进行协作攻关,把育种、繁殖和推广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攻关的效率和能力。

    第三,进一步通过加强品种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升新品种的开发能力。我们在《种子法》品种审定的框架下进一步创新品种的管理机制,近期农业部将发布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这是我们第一次发布,正式的文本会按照有关程序向社会发布。这一条将会进一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品种的研发、推广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四,加大品种权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新品种的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品种权人的权益,只有这样,各方面的人才、各方面的智慧才能够在种业这个领域得到尽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我们优势的科研人才,他们的智慧能够尽情的发挥,他们应得的合法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种业开发能力就会进一步提升,种业强国就有了重要的基础。

    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我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些地方的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的种子行为,甚至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还依然存在。前一段时间春耕备播之际,在东北地区的吉林长春种子大市场发现这些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揭露。我们知道农业部对于这方面也是严加管理,请问下一步的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

    余欣荣: 借此机会,我首先要感谢中央电视台还有在座的很多媒体朋友们,你们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就是加大了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监督工作,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护了正常的种子生产、使用的秩序,归根到底,就是保护了“三农”健康的发展。所以,今天记者先生又进一步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将会进一步促进政府和全社会维护好健康的、正常的种子生产、流通和使用秩序。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我想也借此机会和各位朋友通报一下。

    我们之所以取得“十连增”、“十连快”的好成绩,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种业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健康的、正常的种业发展秩序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确确实实还不时出现假冒伪劣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个别的,从时间上来看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好转,这和各级政府、种子部门,包括社会各界的诚信能力的提高、治理能力的提高和监督能力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在保障健康的种业发展秩序上继续努力,也欢迎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在这方面加大监督的力度。

    下一步我们重点在几个方面,借此机会通报一下。一方面是继续加大农业、公安、工商等部门协作力度,推动打假工作深入、有序进行。同时,我们部门要把打假与企业的维权更好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进一步查大要案与媒体曝光结合,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影响。这次联合《焦点访谈》、央视7套和《农民日报》等媒体反复曝光了吉林的长春、河南的新乡、新疆的伊犁等地方制售套牌种子的问题,有效地打破了地方保护、督促地方整改,也对不法分子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这次的专项行动开展了五个多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查处了种子案件达到了2700多起,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89起,抓捕犯罪嫌疑人26人,种子打假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还将和各方面一道,进一步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惩各种种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各方面合法的利益,特别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的。下一步在种子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考虑?

    余欣荣: 种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是我们国家进一步加快“种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措施。从三年前开始,国务院明确在海南、甘肃、四川先行启动一批国家级的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对于一些制种大县、大市进行重点支持。三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从气候、自然条件有优势的地方,但财政又相对困难,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他们得到了应有的补偿,通过种业、特别是制种、育种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进一步调动了这些地区为国家生产优质种子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国家的这个决策也就是重点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优势种子基地的做法,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而且将会进一步发挥明显的作用。

    谢谢。

    中新社记者: 据媒体报道,一些农作物品种中“洋种子”播种面积超过了国产种子,这是不是已经对中国种业安全造成了冲击,对此农业部有没有什么对策?

    余欣荣: 下面请种子局管理局张延秋局长回答你的问题。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国外的种子在我们国内种植的情况,记者关心、社会也关注。总体来讲,国外的种子在中国有三个方面的类型: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出席发布会

    一是我们国家原来没有的品种,也没有这方面的科研选育单位,由国外的一些公司到中国示范、推广,面积逐渐加大。像部分设施蔬菜,比如小番茄、彩椒,国外的品种主要是这方面。设施番茄有600万亩,国外品种占60%;彩椒60万亩,国外品种占70%。

    二是我们过去的育种能力比较弱,品种不太适合市场的需求。比如甜菜和向日葵,这样的品种目前主要是靠进口,甜菜占96%,向日葵占60%。

    三是我们国家3亿亩的蔬菜,主要还是种自己的品种,国外的品种只占15%,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主要是我们国内的品种。国外种子扩大了品种交流,促进了引进新技术、新的种质资源,扩大了我们选育新品种的基础。另外也激发了国内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研发的活力,国内的品种选育步伐也加快了。比如番茄占60%,过去是100%是国外公司的品种,这些年我们选育的品种的市场份额逐渐加大,达到40%,而且国内品种选育的趋势还在逐步的加大。

    四是学习了一些国外公司的理念和营销模式,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新华网记者: 刚才余部长提到下周将召开世界种子大会,届时将会有很多国际种子企业参加,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余部长和张局长。第一个问题,近些年来,在与“洋种子”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种子的出口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接下来农业部在帮助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方面有没有相应的措施和规划?

    余欣荣: 中国种业的发展,我们要看到是在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下实现种业的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既有引进人才的发展,推动国际合作这方面的措施,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科研人才和有关企业“走出去”,服务所在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借此机会通报一下目前的情况。

    我国种子出口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种子年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目标市场也在日益扩大,除了周边的像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外,现在非洲、中亚这些市场也在加强和所在国的合作。目前,我们国家的种业企业已经和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种子的贸易关系。种子“走出去”方式也是多元化的,除了传统的种子贸易之外,现在投资并购、本土化研发战略的协作方式也在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对下一步中国种业“走出去”,中国政府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为此,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规章,争取出台金融、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信贷信用的保险支持力度,解决制约“走出去”的制度限制,减少“走出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二是探索创建跨部门的协同协作工作机制。构建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体制,协同解决种业“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积极服务于企业。三是建立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农业“走出去”特别是种业“走出去”,需要良好的服务,在这方面政府将依法依规支持企业,同时要求企业遵守所有国的法律和有关规定,积极服务于所在国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科技的水平。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据了解,当前国内种子市场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企业面临着压力,是否意味着行业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请问农业部对此是什么态度?

    余欣荣: 这位记者先生是强化了我们对于种业市场化的理念,问题提的非常好。我想,借此机会和新闻界通报一下现在种业市场的供求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国家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其中,主要的粮棉油作物,无论是需种量和生产量,这几年都基本上保持供应充足、总体平衡的态势。如果说有些问题的话,也主要是在玉米种子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大多是老品种存在一些压库的问题。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恰恰是我们现在种业科技不断进步,无论是生产方、种子的提供方,还是需求方、农民对对品种的要求、种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对新品种的开发能力、新品种的供给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这也是中国种业发展的强劲的市场动力,也为不仅是国内,包括国际在华投资的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为我们从事中国种业研发的各方面机构和人员提供了新的目标,要通过各方面努力,不断提升种业研发和推广的能力,进一步促进种业的发展。

    为此,从农业部来讲,积极推动这一趋势,进一步积极强化,一是加大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份额;三是加强品种尤其是新品种的权益保护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不法行为。

    谢谢。

    雷刘功: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雷丽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