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细致做好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06-26 10:0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拓展就业和发展新空间,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具有重大意义。(6月25日中国政府网)

    俗话说:“实业兴国”。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长达30多年的持续强劲增长,靠的就是“中国制造”的不断给力。但近些年,“中国制造”却遭遇到发展瓶颈。一方面,受到人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制约,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产业中心原有的粗放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越南、孟加拉国等周边后发国家的崛起,以及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重整制造业”的规划,“中国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时候,要想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除了加紧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将一部分传统产业由东部搬迁到中西部地区,便显得至关重要。

    平心而论,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数量、人力成本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同时,受益于过去的三线建设,上述地方也普遍具备一定的工业底子,这些都为产业的顺利转移提供了可能。事实上,这些年已经有一大批产业巨头大胆西进、落子内地。比如著名的富士康,就先后在成都、郑州建立产业园区。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相关政策措施的确定,势必将进一步助力和加快这一进程。

    当然,这一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原因很简单,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虽然自然禀赋不错,但与产业相配套的软硬件却严重不足。因此,要想做好产业转移、项目西进工作,首先必须加大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强化财税、金融等服务,做好人才开发和产业配套,营造出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这其中,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看不见的手”引导并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域广袤,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巨大,做好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各地区必须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并结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建设,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项目引进和产业转移。特别是要强化资源型产业布局导向,有序推进西部煤炭和现代煤化工、西南水电、北方风电等基地建设。同时,注重切实好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用水,避免使产业转移沦为污染企业、高耗能企业的简单搬迁。

    产业布局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牵着民生就业。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一定能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升级、行稳致远。(何平)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