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区储粮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06-26 11:1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支持主产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建设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销区责任,销区按照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要求,确保粮食储备到位。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粮食一头连着亿万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做好粮食收储既是当前紧迫工作,也是长期任务,事关重大。要多措并举,加强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目前,我国的粮食收储以中储粮为主,这项制度源于1995年我国逐步建立起的垂直储备粮管理体系,并于2000年正式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制度持续到现在。但近年来中储粮暴露的问题不少,如用陈粮充顶的转圈粮问题、频发的贪腐问题。

    中储粮作为国家粮收储执行主体,既是政策执行者,又身兼收储监管权,运动员、裁判员集于一身,存在很大的监管漏洞,出现大量被中储粮董事长赵双连要求严厉打击的“‘转圈粮’、擅自动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违规拆借资金、‘小金库’”等管理中的“四害”行为。

    去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秋粮国家临储收购资金受委托收储企业直接向农业银行贷款,不再由中储粮统贷统还。对于委托收储企业收储资金使用和收储粮食监管,中储粮不再独立进行监管,由粮食管理系统、农业银行三方共同监管,引进更多的市场化收购主体。

    这次常务会议提到,一要大力促销腾库,采取定向销售等办法,消化临储粮和陈粮,为新粮腾出仓容。结合近期对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全面督查,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所有国家粮仓用于储粮,对挪作他用的,要坚决纠正、严肃问责。二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仓储设施建设。以东北地区和南方稻谷产区为重点,今明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三要完善粮食经营者库存制度,奖补结合,鼓励企业多购多存。在仓容矛盾突出的地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支持。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现在的粮食收储体制好处是有利于调控市场,比如防止粮价过快上涨等,不利之处是国家在粮储方面亏损难免,而且农民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李昌平认为,中国粮食市场和收储系统的问题,主要还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如果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既可以接受政府订单生产粮食,又可以替国家收储和加工粮食,这样有四个好处:一是有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二是有利于农民追求整个粮食产业收益,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有利于政府低成本储存粮食;四是有利于粮食价格稳定。

    “现在中国没有农民储备粮食一说,是因为没有仓库。农民没有组织,如果像过去集体经济时,就不需要这么多国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农民组织发育不起来,需要在商品粮基地促进农民组织建设。”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到, 支持主产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建设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河南河北等地了解到,部分粮食产区已发展出了“粮食银行”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将农民、存储商、加工商、物流商和金融体系串连起,解决储粮卖粮难题。2010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发布通知表示积极支持“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发展,平抑粮价。国家粮食局也在拟定推动“粮食银行”健康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粮食销区的责任也有些规定,“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销区责任,严格落实地方储备任务,今年增加地方储备500亿斤。督促销区按照不低于6个月市场供应量要求,确保粮食储备到位。提高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保证粮储安全。”

    粮食销区和主产区源于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国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潜力和生产能力也在下降,未来的粮食输出只能越来越依靠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少数几个省份,而我国7个主销区目前年粮食缺口在7000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主产区还承担着粮食储备的任务。原吉林省省长洪虎介绍,目前粮食风险基金由中央财政包干,给固定的数量,库存粮食增加的时候完全要地方资金配套,粮食主产省份财政收入不像工业区那么多,“凡是粮食大县都是财政穷县,本来财政就困难,还要他自己掏钱为国家的安全承担责任去存多余的粮食”。

    这次常务会议明确销区按不低于6个月的市场供应储备粮食,农业专家表示,这可以大大缓解主产区的压力,同时更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记者 金微)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