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9日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公布车型目录,让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为可持续发展增添能量。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李学宾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早在2009年,国家开始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第二年,示范推广城市扩展到了25个,在6个试点城市开展私人领域推广示范。但五年时间里,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共只有7万辆,与当初定下2015年保有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相距甚远,发展较慢。如今免征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出台,对于新能源汽车能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李学宾:减税之后显然会拉低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的价格差距,肯定对市场有一个销售的提振作用。而且是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加码,因为之前已经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包括摇号政策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在原有政策上的继续加码。 市场不应该小看我国对新能源政策提升的战略,因为在过去一个长周期中,中国实际上只形成了两个支柱型产业,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汽车。而其中只有汽车业能把中国制造带出国门,进入到世界竞争格局之中,能换回外汇,能创造国民福利,房地产市场只能在本土消化。 从竞争角度考虑,实际上外资的进入对房地产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对汽车制造行业影响比较大。在消费品市场中,一个iPhone手机就占据了手机市场的30%以上,对国内来讲相当于市场份额的损失。汽车行业也一样,现在新能源汽车在欧美、日本非常受重视,政府的补贴度也非常大。因此从国家战略来讲,一定要带动中国制造升级创新,包括能够容纳服务创新空间的一个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是首当其冲的。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中,从整车到电控、电机包括电池,其实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本在电池上,而且电池的稳定性、充电速度快与否,包括制造成本的控制,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未来新能源汽车之战的一个主战场就是电池大战,这可能会让一些上市公司受益,从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中受益。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