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 樊宇 谢鹏)尽管分处地球两端,中国和拉美一如近邻。经贸纽带一直是中拉关系的坚实支点。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结束的拉美之行中,中拉经贸合作迸发出新的强音,成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最好注解。 习主席的拉美之行,无疑为中拉合作升级,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砖国家共同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增加了金砖“含金量”;中拉双方共同宣布正式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则意味着中拉关系跃升至更高层级的多边机制层面,与现有区域合作平台形成互补。 访问期间,中国和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4国累计签署各类合同和框架协议150多项,涉及金额约700亿美元,涵盖能源、矿业、电力、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这为中拉经贸关系质量齐升奠定了实实在在的崭新基础,彰显了中拉合作升级、共同发展的新思维。 当前,在全球经济和产业深度调整背景下,单纯输出“中国制造”的传统路径正逐渐淡出历史,中国资本、技术、货币“走出去”的版图不断拓展,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外延不断扩张,内涵不断丰富。 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中拉彼此依存度不断提高,有条件通过市场的进一步对接,扩大需求规模,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专业化发展,为彼此产业链深入融合创造条件。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渐次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复苏形势仍不稳定、不均衡,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遇到了结构性阻力,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在客观上要求新兴国家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加紧推动产业链对接、重塑竞争优势。 具体到中拉经贸关系上,高度的经济依存度无疑是中拉融合的天然“粘合剂”。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内需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而拉美各国也在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这既成为不断拓展中拉互利合作的重要基础,也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发展双方合作的最大优势。 如今,中拉双方都意识到,要实现务实合作,就要既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又考虑对方关切,就要具备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新思维,从战略层面推进彼此发展路径相向而行,战略目标彼此呼应,优势资源互相打通。 对此,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指出,中拉合作将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对接,将拉美国家的资源优势和中国市场潜力相对接,将拉美国家的发展需求和中国的资金技术及装备优势相对接,体现出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精神。汤之敏认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 在阿根廷国际关系专家达米安·帕特谢尔看来,中国领导人此次出访拉美为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带来了诸多新思路,中方所提出的不少建议和举措都基于对双方经济协同性的深刻认识,是对未来双方合作的重要规划,为中拉双方企业指明了合作方向,为双方经济带来很多新的增长点。 高铁开花结果,基建落地生根。当前,稳步推进、不断升级的中拉多领域合作,正是中国与众多新兴市场协作共赢的典型写照。以此为参照,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搭建产业、贸易、金融等多元平台,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完全有能力实现更高层级的合作,在促进本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持续增长注入崭新动力。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