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财政收支 政府要替百姓管好“钱袋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09-03 20:2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会议认为,当前,重点要大力推进三个“强化”,开展两项“行动”,做到两个“规范”。

    一是强化预算约束。政府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能搞“账外账”。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规划的重头戏,只有在最初的预算环节把好关,才能在支出环节做好工作。小家生活要精打细算,国家财政更要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一些在预算外的支出不能随便敷衍了事,更不能将这些账目搞成另一笔账目,使财政预算成为不准确、可改动的形式主义。将一切开支列出预算,是对支出的约束,也是对财政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是强化预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三公”经费一直是财政支出中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近几年国务院加大力度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使原本一些隐晦的、见不得光的支出成为了过去时。此次常务会更加要求除涉密信息外的所有政府“三公”经费一律公开,这是对各级政府的硬性要求,更是对人民坦诚的态度。一切账目都要拿到太阳底下晒,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与检验。

    三是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唤醒趴在账上“打呼噜”的沉睡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增加对革命老区和民族、边疆、贫困地区转移支付。一些地方财政的账上停留着多年不动的“沉睡资金”。这部分资金缺少流动性,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了一笔“冷冻款”。将这些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资金调动起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优化财政结构、改善财政“懒惰”现状的必要行为。将不动款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不仅增强了资金流动性,也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滴漏”。开展整顿“乱收费”行动,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尤其要看住加重小微企业负担的乱伸的“手”。对依法合规的收费也要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中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从财政政策上向小微企业多倾斜,为小微企业“指路子”、“出点子”。要控制住向小微企业“乱伸手”的现象,保护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卡住乱收费行为,就是保护了经济发展的基石。

    五是规范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加强规范税收征管力度是管好政府“金库”的重要一环。税收一头关系着百姓,一头关系着国家。在税收过程中有法可依、有律可循,使每个公民和企事业单位心中都有一笔明白帐。让纳税人缴得明白,收税方收得清楚。

    六是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依据新修改的预算法,允许地方依法适度举债,纳入预算管理,不得将债务资金用于经常性支出。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勒紧债务风险的“缰绳”。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切实防范风险。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是发展建设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经济形式。对政府性债务问题应当适当控制债务规模,并将一切债务问题在预算当中体现出来,不能糊里糊涂。加强监管力度,使政府性债务问题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李克强指出,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政府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使财政收入规范有据、支出公开透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管好政府的钱就是管好人民的“钱袋子”,每一分钱要花得干净,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让老百姓心里明白,心中踏实。(吕佳)

责任编辑: 肖磊涛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