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安蓓、李延霞)中国人民银行2月28日傍晚宣布,从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为什么会提出“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认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居民消费价格(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就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政策就可能自动紧缩。 统计显示,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加深1个百分点,已连续30多个月下降。 “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努力保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马骏说。 正如央行有关负责人所言,当前物价涨幅处于历史低位,为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不过,利率的调整,不仅要看物价涨幅的外部环境,还要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较高。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一部分,理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预调微调。 马骏分析,由于银行仍普遍参照基准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利率对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仍很大。去年11月份降低基准利率之后,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就已经有所下降,预计这次降息还会进一步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另外,由于信贷与债券融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债券的融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由于这次降息基本属于对称降息,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也会为贷款利率下降提供较多的空间。 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需要经济形势大局的稳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降息有利于巩固去年11月份降息的作用,推动贷款利率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缓解企业压力,进而起到稳增长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这是为何考虑? “从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以来,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再次决定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表明了央行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马骏解释说。 马骏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即将建立的存款保险体制将为银行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也要求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另外,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有些银行甚至没有用足上浮空间,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表示,央行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收窄了银行息差,挤压了银行利润空间,让利企业。 连平粗略估算,此次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将使银行存贷利差收窄约22到25个基点(1个基点为万分之一),净息差收窄约15到18个基点。 “继续适度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使我们离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更近了一步,也将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的模式转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马骏说。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