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出境申办进一步简化 出境游目的地增至155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5-06-15 15:08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这一“奇葩”证明曾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央广节目也报道了事件的主人公陈先生,他在出境办手续时,被要求提供紧急联络人的亲属关系证明。李克强总理曾对此高度重视,要求“下力气减掉不必要的公章,打破不合理的规矩,使公权力真正发挥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作用。”

  国办信息公开办日前召开座谈会,要求推动简化公民出境申办手续。为何证明要这么多,如何让过多过滥的证明减少,相关部门如何化繁为简方便公众办手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已经成为上亿国人的需求。2014年底,我国出境人数已经达到了1.16亿人次,旅游无疑是我国公民看世界的重要方式,可是提交“我妈是我妈”这样的奇葩证明却影响了看世界的心情。类似奇葩证明的渊源在哪,为何要提交?

  中国国旅总社签证部副经理张克雄说:证明材料要按照出境对象国家或者地区的要求来提供。

  张克雄:整体来说签证是缓和的,需要的材料是简化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国家,尤其是特殊人群,比如说无业人员、在校学生,他们出去时对材料要求严格一些,怕滞留不归。确实有一些申请人存在诚信的问题,拿的证件是假的。

  外交部一直积极商签、互免签证或者简化签证协定,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坦言:这与公民期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郭少春: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社会、经济层面的考虑,设置签证壁垒来保护本国国内就业。少数中国公民非法移民以及在境外违法犯罪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民签证难的问题。有些国家是以法律的方式,规定各个国家公民办理签证所需要提供的材料,比如说欧盟国家。在这种背景下,签证措施的调整空间会比较有限。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15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现在,已经正式可以组团走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17个,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上所有地区的重要国家。然而,互免签证协议的受益范围还比较窄,与西方发达国家免签率无法同日而语。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国际关系处处长封立涛表示:

  封立涛:要求有关国家一视同仁,首先不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的签证政策,并呼吁不断简化中国游客入境手续。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中国旅客推出十年签的签证。一些欧洲国家纷纷承诺36小时或者48小时之内就能把签证拿到手里。我们与俄罗斯,中俄政府关于互免团队签证旅游的协定,这个协定在两国旅游交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以每年1亿人次以上的出境规模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国,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也成为一致呼声,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郭少春表示,将继续通过高层互访、战略对话、外交领事磋商等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工作,推动各国对我国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

  郭少春:我们工作的原则是对具备商签互免、签证协定条件的我们一定全力推进促成。对于短时间内不具备条件的,我们对商务、旅游、留学等迫切的人群提供便利条件,为中国公民“想走就走”的旅行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尽管我国公民需要根据出境目的地的要求,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但在国内取得这些证明能否方便快捷,不要让群众为一纸证明跑断腿?公安部表示,将扩大信息共享力度和范围,避免群众多跑腿。

  我国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实行按需申领出国(境)证件,申请人只需要提交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即可申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和往来台湾通行证件。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曲云海表示,公安部积极研究推动向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下放出入境证件审批权限。

  曲云海:下到最基层,能够让人民群众在他感觉最近最方便的地方办理出国出境证件。现在我们也在推行北京的做法,把受理点放在派出所。比如说以前在北京市一定要到出入境管理大厅去办,现在这项措施也在全国推广推行。

  公安部正在加大各警种间的合作,推进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与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曲云海:比如说人在北京,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办理异地证件的公民,按规定要求,需要他在北京的社保证明,现在我们是出于对他们的考虑,我们和北京社保实现了网上信息共享,他不需要人社部门去开设这个证明,他的信息一过来,我们在电脑上就可以查了。实现能够由我们核查的事情由我们核查,避免群众去跑腿。

  曲云海特别提到,坚决纠正和杜绝一些基层单位擅自增加证明材料的做法,在确保安全和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最大便利群众出境。同时,公众可以通过预约服务减少等候时间。

  曲云海:预约服务就是老百姓在家通过网站就可以提交相关的证件申请,足不出户,根据他的提交,我会通知他某年某月某日到某个管理大厅几号窗口办理相关证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他在出入境管理大厅的等候时间。(记者 车丽)

责任编辑: 薛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