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好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
——来自国务院督查组的报道
“截至5月29日,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4336.3亿元,占全年4776亿元的90.8%,保证了重大项目的资金需要。下半年发改委将进一步谋划推出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等4个新的工程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国务院督查组介绍情况时说。
去年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实施“三大战略”、推动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投资。这些项目进展怎么样?记者跟随国务院督查组走访了一些部委和省份。
投资进度加快,项目选择注重与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
重大工程建设是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钱投下去了吗?项目落地了吗?”对每一个承担了重大工程项目的部委或省份,督查组都会这样问。
“今年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计划下达和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已下达2015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565亿元,下达率92.7%。”水利部副部长矫勇答。
“今年计划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约7000亿元,1至5月已发放2625亿元,同比增幅达58%。”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答。
“今年1至4月上海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73.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25.6%,完成进度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答。
投资规模增大、下达进度加快是好事,但会不会加重产能过剩?这也是督查组关注的问题。
铁路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银行贷款对民生支持力度更大,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在下降。“到今年4月末,银行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大幅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告诉督查组,银监会今年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能效信贷指引》,引导金融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也纷纷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结合点。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向督查组汇报:“湖南今年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推进50个重大工程、1000个重大项目。”
融资方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好项目要落地产生实效,资金保障很重要。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如何吸引更多资金投到调结构、惠民生的好项目?
为确保项目落地,银行开发了不少新的信贷产品。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大藤峡水利建设项目的贷款,期限长达40年(含宽限期9年)。
同时,一扇扇阻挡民营资本的“玻璃门”正在被敲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工信部报请国务院同意取消了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企业国有股权比例限制,还特别降低了民营企业经营宽带接入网业务的注册资本金要求。目前已有56家企业提交了申请。
为吸引社会投资,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指导意见和合同范本。目前我国已建立PPP项目库,首批向社会发布推介1043个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天然偏弱,怎么吸引社会投资?
矫勇说,云南省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微灌高效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摸索出了好法子:“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商,企业和合作社按照7∶3的比例成立股份公司,由其负责投资建设。同时明确三个信号: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不低于银行5年贷款利率;社会资本可以运营20年;投资风险比投资收益少3%,政府给补贴。这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信息发布后,12家企业来竞标,包括外资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创造性地设立了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的铁路发展基金。盛光祖透露,该基金将有高于5%的利息收益,且保证本金安全,普通百姓也可以购买。
审批时间缩短,简化流程明确时限
尽管多数部门都取消下放了超过一半审批事项,但审批仍是加快项目落地的最大压力。交通运输部向督查组反映,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审批工作环节多、周期长。比如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项目,审批涉及发改、交通、国土、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国家审批需要40多个环节、省级审批需要20多个环节。
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对铁路建设审批,国家发改委合并了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两环节,缩短了前置审批时间。一些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也在优化。
不过,大家仍希望审批速度能再快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说:“现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已分别就一些建设项目审批、环评下放了权限和简化了程序。建议各部委授权或指导省级主管部门,参照国家层面的做法,进一步简化地方交通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水利部反映,中央项目在批复之前,地方不掌握信息,年初安排预算时没有安排,会导致年中项目批下来了、地方资金配不上的问题。建议重大项目尽早纳入地方预算中。
对于各地各部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创新做法,“我们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收集、推广各地的有效办法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经验,更好地推进投资审批和项目落地。”国务院第十督查组组长于广洲说。(记者 左娅、曲哲涵、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