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会见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图/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会见波兰总统杜达。图/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图/中国政府网 这好像一个隐喻:11月2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将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乘坐苏州至上海的高铁。 “16+1合作好比一列高速列车,三年来,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不断加速。这列‘动车组’能够走到今天,关键在于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一天前,李克强在苏州主持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说。 在苏州这个既有园林雨巷又有最现代工业园区的城市,李克强不仅以高速列车和动车组妙喻16+1合作,也引用传统的智慧来加以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三年有成’,意思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获得成果。” 这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中国举办。主场的标志很是别致,结合了十七孔桥和苏州园林里的亭子图案。去年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次会晤时,李克强曾以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比喻16+1。 事实上,此次苏州会晤本身就像一列动车组,处于高速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安排,也正像各节车厢,为深化合作提供动力。 当天上午一上来就是密集会见。爱沙尼亚总理、波兰总统、斯洛文尼亚总理,李克强先后与这三国领导人深入交换了意见。会见间隙,工作人员紧张更换国旗的忙碌,甚至成为一景,引来记者拍照。 短暂的间隙,总理思考显然并未停下。与爱沙尼亚总理的会谈中,波罗的海高铁项目成为一个重点,李克强表示中方愿意积极参与。对方说,波罗的海国家成立了一个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可以代表这个项目牵头进行讨论。会谈结束后,总理当即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叫到身边,要求迅速与该铁路联盟对接。 李克强总理24日下午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开幕式致辞。图/中国政府网 下午,李克强与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开幕式。介绍领导人的环节显得有些“漫长”,但更说明了这是一种多么广泛的合作。李克强在致辞中说,中方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在欧洲的40%。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竣工通车,标志着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实施的首个重大项目正式落成。下一步,中方愿同中东欧国家对接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匈塞铁路这一旗舰项目,确保年内开工、两年完成。 稍晚时候,在会场举行了一个简短但高规格的签字仪式。李克强总理和匈牙利、塞尔维亚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匈塞铁路两个合作文件签署。一个是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开发建设和融资合作协议,一个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现代化改造及重建项目总合同。这无疑是把李克强致辞中所提目标落到了实处。 匈塞铁路并非高铁,但作为16+1合作的“旗舰项目”,它所具有的势能,堪比高速列车,动力十足。 真正的重头戏当然还是16+1会晤本身。巨大的会场被布置成几层同心圆,以一种最平等的方式宣示了这一合作机制互利共赢的实质。 李克强在讲话中就未来合作提出“1+6”框架,即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一个目标是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六大重点分别为: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即本次会晤将发表的首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五年规划和《苏州纲要》;对接发展战略,推进互联互通;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不断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投资双增长;扩大人文社会交流。 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与前次会晤主办国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下次会晤主办国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共同会见记者,介绍会晤成果。图/新华社 会晤后,李克强总理与上次会晤的东道主塞尔维亚总理、明年会晤的东道主拉脱维亚总理共见记者。这样的安排象征着16+1合作的发展轨迹:此前是李克强所说的,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此后,这列“高速列车”的新征途将由苏州开启,从苏州到里加,再不断发展下去。 另一个细节则象征着16+1合作的厚度。共见记者的3位领导人站在台上,不一般的是,台下第一排摆着14把椅子,其他中东欧14国的领导人集体落座。这样的场景,让现场一位老资格的外交官惊叹道:这场记者会出席领导人的级别之高、规模之大,堪称“史无前例、史上最强”。 李克强说,本次会晤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第一次通过了16+1合作的五年规划。“这意味着16+1的机制不是走一年、看一年,办一年、是一年,而是有一个中期规划,将会持续推进下去。” “中国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李克强最后说,“我们在观赏天堂美景,更在脚踏实地努力。” 苏州见证了16+1合作“三年有成”,又开启了合作机制中首个五年规划。可以说,这列横跨亚欧的“高速列车”,以全新姿态、更高速度,从苏州再启程。(记者 常忆同)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