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总理记者会传递出的三重治国情怀

2016-03-17 11:41 来源: 自媒体·舆媒素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清博舆情小编对16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观后感:不仅在回应具体问题,更体现了开明、自信、悲悯三重情怀,传递出浓浓的大国范。

政治开明度提升:第一个问题给外媒,国内记者提问更尖锐

16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清博小编第一个印象就是开放,总理把第一个问题给了外媒路透社,让人颇感惊讶。而且以往记者招待会除了部分外国记者提问比较尖锐国内记者的提问都中规中矩。今年国内记者的提问突出问题,突出求解,不逊于外国记者,体现了中国政府勇于接受媒体监督的胆识和担当。新华社直问“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吗?增速会击穿6.5%吗?”这个提问的尖锐性、深刻性不逊于“中国金融领域存在哪些挑战?”的路透提问。

治国更加自信:经济外交,“一切皆在掌控”

股市震荡、经济下行压力、中美分歧、养老金缺口……记者们 “直击”中国最“尴尬”的问题,小编听着都替他捏把汗,但总理却以一种“形势确实严峻,威胁确实很多,但中国的“弹药”充足,能够应对这些威胁“的自信给予回应。“中国不可能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商业银行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论断坚定有力;对半岛问题的回答“不论是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能多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则对谁都不利”,看似太极,其实寓意颇重。

传统与现代治理理念融合:悲悯之情处处体现

此次记者会,民生问题贯穿始终。中新社记者关注“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困难”、彭博新闻社提问“下岗潮”问题、中国日报记者代表中国网民提问“医保全国联网”问题,这些都是百姓心头大事。总理的回答“大家都有退休、都有需要养老的一天”“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产能要去,但是职工饭碗要保!”“感谢你们运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来了解民生的难处,给政府出题,这也是帮助政府改进工作”“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句句实在、暖心。在追加问题时他特意点名农民日报,在回答完农民问题后他又加了句“我们也会高度重视如何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寓意政府在未来会关照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传统社会的悲悯情怀在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中得以重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