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又一重要平台”
——专家解读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成果

2016-03-24 18:4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记者 崔文毅、臧晓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2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与会国家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会议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和《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两份重要文件,取得积极成果。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的成功举行,宣告澜湄合作机制的诞生,这对于密切澜湄流域国家间关系、充实中国-东盟合作具有历史性意义,成为中国致力于同周边国家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又一重要平台。

新起点: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

阳春三月,在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六国领导人从身着各国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盛满澜沧江-湄公河水的竹筒,共同将水注入启动台水槽,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澜湄合作机制从倡议变成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有助于将沿岸国家的共同需求转化成共同前进、发展的动力。

从2014年11月倡议提出至今,仅仅一年多时间,澜湄合作已举行一次领导人会议、一次外长会、三次高官会和三次工作组会。

“澜湄合作机制体现了区域内国家共同发展与合作的强烈愿望,此次‘升级’到领导人会议后,会更加强化这一机制的执行力和务实性。”云南省社科院缅甸研究所副所长雷著宁说。

在三亚宣言中,六国一致认为澜湄合作将在“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架构下,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项目为本的模式运作,旨在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树立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专家表示,举办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流域各国的共同期待,对六国的合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新典范:促进次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

在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六国领导人表示要把发展作为贯穿澜湄合作始终的优先目标,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各方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和农业减贫为五个优先方向。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各国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低估。”雷著宁说。

在三亚宣言中,有20多项具体的务实合作措施,在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中,电力、电网、汽车、冶金、建材、配套工业等领域合作也被放在优先位置。

此外,中老、中泰铁路,中缅陆水联运等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建立澜湄边境地区经济区和产业园区、投资区和交通网也在探讨中。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进整个中南半岛的经济格局。”雷著宁说,老挝、缅甸、越南、中国云南都有大块山地,修公路、造铁路可以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建造陆地上的经济走廊。同时,可以在交通干线沿线布局工业园区,实现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陈凤英说,澜湄合作机制是开放包容的,同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并行不悖,顺应东盟一体化进程,是现有区域合作机制有益补充,将更加广泛地惠及次区域国家和各国人民,成为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新愿景: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近期,中方对澜湄下游应急补水,出席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的外国领导人对此表示感谢。专家认为,这不仅是中国睦邻友好政策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澜湄合作将为各成员国带来福祉。

目前,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均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雷著宁认为,流域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和友好邻邦,可以在地区和国际机制中加强多边协调,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三亚宣言中,与会各方鼓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澜湄合作活动和项目及包括《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在内的湄公河国家相关发展规划之间的对接。据了解,中国已同多个湄公河国家签署或正在商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愿加强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

在陈凤英看来,澜湄合作机制已经建立且合作领域相对集中,各国更容易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雷著宁用“更全面、更丰富”来形容澜湄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将推动区域各国加强全方位合作,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在更广范围内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