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向建成创新型国家、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奋力前行——中国科协“九大”前专访李静海、谢和平院士

2016-05-28 12:2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余晓洁、王晓洁、阳娜)中国科协将于本月30日迎来第九次全体代表大会。大会将结合新形势对科协章程进行修改,审议出台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

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院士和中国科协八届常委会常委谢和平院士会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及科协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新使命。

把握历史机遇  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如何看待我国在这次变革浪潮中的历史方位?

谢和平: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跨领域的集成创新逐步成为科学突破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信息、生命、材料、制造等领域的融合汇聚成为强大动力。

这一趋势的出现,为后来者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事实上,这次科技和产业变革潮流恰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能否积极顺应和有效驾驭这次潮流,乘势而上,攸关国家兴衰未来,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位置。

李静海:党和政府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顶层设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新时期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迈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花繁果盛正逢时。我们决不能与这次历史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我国的科技创新完全有能力担负起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必将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作出历史性贡献。

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时间不长,虽然硬环境和科技投入改善速度很快,但应对发展大势的软环境与科技强国尚有很大差距。科技界和社会在科学理念和价值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科研活动、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和成果转化中一些不适应这一变革的问题突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能否牢牢把握当前历史性发展机遇,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更为关键。

创造学术生态 释放创新活力

记者:科协组织在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中将担负什么样的新任务?

李静海:我国有8100万科技工作者,这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和巨大潜力。把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充分释放出来,将汇聚成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能。

“十三五”时期,科协组织将以“创新争先行动”为工作主线,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坚竞突破、科技前沿竞领跑、创业转化竞实效、普及服务竞贡献,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板,汇聚起向科技强国迈进的磅礴力量。

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协将以为科技界创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生态为宗旨,发挥推动新的科学和产业革命助推器的作用。8100万的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需要有力的组织协调和优良的学术环境,而这正是科协工作的着力点。

“三化”促“三型” 打造富活力科协

记者: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如何理解科协组织的新使命和定位?

谢和平: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功能定位,以及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网络体系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促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

开放型意味着科协组织要更加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促进他们之间的协同创新;也要发挥民间科技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和创新资源参与国家发展。枢纽型意味着科协组织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桥接各类创新要素,夯实学会工作主体,促进各级科协组织紧密互动,形成网络化联接。平台型意味着科协组织要更加扁平化,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平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李静海:改革主线体现了中央对科协组织的新要求,体现了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新期待。“九大”的召开,将进一步团结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向建成创新型国家、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力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更大贡献。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