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任凭拉美风云起 中拉关系有定力

2016-06-15 13:3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刘莉莉)近年来,拉美地区政治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秘鲁刚刚结束总统选举,巴西、委内瑞拉政局处于演变之中,动荡的政局也给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拉美友好关系的大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专家认为,尽管拉美政局出现变化,但中拉关系的基础牢固,友好大局不会改变。

大局不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之间政治交往和经济合作有所加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拉贸易额达到2365亿美元,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21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国。

专家认为,中拉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趁热打铁”促进友好合作,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本质上是互为机遇、互有需求的结果。

一方面,中拉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认为,拉美国家对原材料和农产品出口的依赖以及对基础建设投资的需求较大。

另一方面,中国与拉美之间的交往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平等交往,这是中拉关系的一大优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帕特里克·吉莱斯皮曾发表文章承认:“中国无意干涉别国政治,无意教导别国领导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干涉拉美政治。”

近年来,拉美政局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拉美国家经济放缓甚至衰退,这也使得中拉贸易出现瓶颈,拉美对华贸易摩擦增加;与此同时,拉美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党派或下台,或大幅调整内外政策,也给中拉未来的整体合作带来不确定性。

然而,中拉友好关系的大局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拉相互需求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中拉相互走近是务实外交的表现,而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因此中拉关系不会因为拉美政治左右易手而发生根本改变。

更加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郭存海认为,未来中长时期内中拉关系将更加成熟。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拉关系将进入一种相对缓和与稳定的阶段。

未来一个时期内,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开放性将成为拉美国家发展的主旋律,新上台的政府将致力于推动经济多元化,调整经济结构,努力避免过度依赖资源性产品。

郭存海认为,中拉关系更加成熟,这为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相关各方有必要形成新共识,在实践上更多地基于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则行事,“这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拉关系的现实,也是维系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在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在顺应拉美国家的发展思路。孙岩峰认为,中拉产能合作,不仅顺应拉美工业化思路,也在输出中国的优势产能,与拉美实现互利共赢。此外,基建领域的合作也是未来中拉关系很重要的突破口。

优势互补

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挑战增多,这意味着中拉未来合作应更具战略性和长期性,增强经济互补性,寻找新的合作动力。

他认为:“中国始终坚持将自身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拉美也在努力推动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在此背景下,“未来双方应以产能合作为突破口,推进务实合作的提质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

长期以来,拉美地区深受美国的影响。而随着中拉关系越来越成熟,西方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把中拉关系与美国同拉美的关系进行比较,少数媒体甚至称,中拉关系的发展威胁到了美国在拉美的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美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依然强大,但近年来,中拉经济关系发展迅速,中国现已成为巴西、智利和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中国与拉美发展关系,绝不是为了与美国在拉美展开竞争,而是为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共同利益。

郭存海认为:“当前拉美政党政治更加碎片化和趋于平衡,控制政府又控制国会的一党独大局面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将很难再现。这就决定了,某一政党或政党联盟不可能独自垄断权力,反映到对待中美的态度上,也就不太可能发生‘亲中疏美’或‘疏中亲美’的极端现象。”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