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灾情就是召唤——安徽抗洪一线自救互救的故事

2016-07-10 14:4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合肥7月10日电(记者 马姝瑞、朱青、刘梦泽)虽远在异乡,但灾情就是召唤,容不得迟滞回家的脚步。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郭仁村,从6月28日汛情开始“冒头”起,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就在短短两三天内赶回了一大半。

7月4日至6日,郭仁村漳湖大堤长达500米发生多处渗漏和管涌,一旦守不住,漳湖大堤就会“撕口子”,全村都将变成一片汪洋。到了情势最凶险的6日深夜,村党支部书记王月红开始担心大堤守不住了。没想到,夜色里赶来了50多个小伙子,值班的、不值班的、刚赶回家还没来得及休息的,全来了!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甩开膀子“拼命一样”干了一整个通宵,终于保住了大堤。

“我生在这个村、长在这个村,50年了,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团结齐心、什么是亲如一家。”王月红动情地说。

抢险结束后,这支临时形成的队伍变成了抗洪青年民工组,运送物资、巡堤查险、帮助困难户……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7月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这场自6月底以来肆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安徽全省830多万人受灾,3万多间房屋倒塌,超过43万人日夜奋战在一线巡查防守、抗洪救灾。

头顶着毫无遮挡暴晒下来的烈烈阳光,身边是浪头涌动快要“舔”上堤坝的滔滔洪水,7月9日,71岁的安徽巢湖市中垾镇滨湖村村民徐忠义照例巡查着巢湖大堤,黝黑的脸上神情严肃,却不见一丝惧色。

而对抗洪一线数以万计的群众而言,这场洪水既是共同的难关,也是必赴的战场。

“干部们都说我年纪大了,劝我多回家歇着,可我家离大堤只有十分钟路,守大堤为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看看全村有谁不上堤?除非瘫了不能动了,不然我肯定得来!”徐忠义斩钉截铁地说。

经历过6次大洪水、无数险情,曾经眼看着家门口的圩堤数次被撕开,又一次次亲手在洪水退后完成家园和堤防重建……这些抗洪抢险的宝贵经历使徐忠义成为村里的资深“土专家”,什么时候该抓紧排水避免圩区出现内涝,哪个阶段要关闭涵闸预防巢湖高水位“倒灌”,他都能提前判断,给大伙儿提示。尽管大堤上有市、区、街道各级干部驻点包保,但他和村民们还是坚持不下堤、不停工。

“现在的巢湖水位已经超过了1991年大洪水时,堤坝泡了这么长时间,最怕的就是风浪!”老徐指着一棵棵紧挨着堤坝,倒插进洪水中的杨树对记者解释说,“就地取材、砍树倒栽、大石固定,这是最节省时间、节约开销的防风浪办法了。我就算砍不动树,也能跑跑、看看,随时给年轻人说说,让他们万一遇见险情别慌了神儿!”

守护着受灾地区群众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芜湖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面对络绎不绝、自己骑车开车送来物资的社会组织和市民们,这个安置点24小时轮流值班的老师和志愿者们都惊讶不已。

“政府调拨的物资还在路上,这里的物资就一下子满了!”校长蒋文辉说,“被褥、席子、食品、花露水……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全都涌了过来,前一分钟还只能称为过渡安置的教室,转眼间已经像个家的样子了!”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方圆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