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商务部就2016年上半年以及6月当月商务运行情况等召开发布会

2016-07-19 17:22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宋宝贵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例行发布会。今天还是给大家通报今年上半年以及6月当月我国商务运行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关于市场运行情况

2016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实现稳步增长,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长10.6%,较上月明显加快0.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单月增速。6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5000家企业零售额同比实际增速(扣除价格因素)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攀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及部分实体业态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6%,较去年全年高0.8个百分点。实体业态中,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销售增速相对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5%、7.3%和6.8%。

二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乡村消费增长继续快于城镇,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城镇增速0.8个百分点,保持着自2013年以来快于城镇的态势。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增长加快,1-5月,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安徽、河南等地实现了11.4%至12.9%的较高增长。

三是汽车市场销售出现明显回升。受消费升级换代和1.6升及以下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影响,1-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长9.5%,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5.4%,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8.1%,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7.9%;运动型多用途车(SUV)销量同比增长44.3%;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6.9%。

四是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1-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6.6%,较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餐饮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大众化餐饮、在线餐饮外卖广受欢迎,6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中式快餐销售增速较中式正餐高6.3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消费继续保持景气状态。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达到246亿元,同比上涨21%。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我国民航运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

五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小幅回落。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年初价格明显上涨的猪肉、蔬菜类,近期价格增速放缓或明显回落。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缩小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4%。猪肉价格涨幅继续收窄,6月份猪肉批发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1.8%,同比涨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蔬菜、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6%和1.1%。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预计下半年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进出口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以美元计,1-6月我国进出口17127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9855亿美元,下降7.7%;进口7272亿美元,下降10.2%。)总体上看,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主力军。1-6月,民营企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二是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1-6月,我对印度、泰国、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8%、2.9%和10%;对日本、欧盟出口分别下降6.1%和4.4%,好于平均水平。

三是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1-6月,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2.9%。

四是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跨境电商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五是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1-6月,原油、铁矿砂、铜精矿等10种大宗商品量增价跌,数量增长2.3%-38.7%,价格下降9.0%-35.8%,合计减少付汇526.5亿美元,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4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17.6亿元人民币(折合6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1%(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6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31家,同比增长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2.1亿元人民币(折合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9.7%。

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双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增幅较大。1-6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107.9亿元人民币(折合489.4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7.4亿人民币(折合8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7%。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05.9%、67.9%和34.9%。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48.5亿元人民币(折合195.3亿美元),同比下降2.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14.7亿人民币(折合4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较高,同比增长分别为107.8%和74.9%。

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6月,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4177.3亿元人民币(折合656.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6%,同比增长5.7%。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增幅分别为142.6%、114.3%和97.6%,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08.8亿元人民币(折合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7.6亿元人民币(折合56.4亿美元),同比增长42.5%。“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4.2亿元人民币(折合33.6亿美元),同比下降7.7%。

6月当月,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8.7亿元人民币(折合2.9亿美元),同比下降57%。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97.4亿元人民币(折合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5%。“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0亿元人民币(折合3.1亿美元),同比下降56.9%。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幅较高,东部地区保持稳定,中部地区降幅较大。1-6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29.1亿元人民币(折合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53.2亿元人民币(折合605.9亿美元),同比增长7%。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35.3亿元人民币(折合37亿美元),同比下降32.6%。长江经济带区域实际使用外资1967.8亿元人民币(折合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3%。6月当月,长江经济带区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36.9亿元人民币(折合66.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

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1-6月,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380余家,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10余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所属行业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也包括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1-6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1.7亿元人民币(折合14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14.2%,占比分别为5%和20.9%。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宋宝贵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802.8亿元人民币(折合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6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001.7亿元人民币(折合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44.9%)。截至6月底,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6.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519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313.3亿元人民币(折合660.5亿美元),同比下降2.2%,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人民币(折合9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6月当月完成营业额159.7亿美元,同比增长0.4%,当月新签合同额242.0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对外劳务合作。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3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1万人;其中 6月当月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2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万人。截至6月末,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1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4万人。

1-6月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外投资合作总体保持快速增长。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累计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6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001.7亿人民币(折合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人民币(折合9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6月当月新签合同额242.0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二是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1-6月,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分别占上半年投资总额的24.6%、19.8%、16.4%和4.7%。对制造业投资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2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8.4%;对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实现4倍以上高速增长,国际产能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三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增长。1-6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新签合同额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合同额达27.0亿美元,是上半年我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标的最大承包工程项目。

四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活跃。1-6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30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9%,占地方对外投资的37.3%。其中,上半年投资流量超过10亿美元的省级行政单位有5个,分别是上海市(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浙江省(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江苏省(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湖南省(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和重庆市(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五、关于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情况

服务贸易情况。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1-5月,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07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其中,我国服务出口7318.4亿元,同比增长8.6%;服务进口13464.4亿元,同比增长31.9%。5月当月,服务进出口额4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453.6亿元、268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17.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进出口规模快速扩大。1-5月,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2个百分点。今年3-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服务出口结构继续优化。1-5月,计算机服务出口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技术服务出口376亿元,同比增长23.9%。此外,金融、广告和信息等服务出口增速均超过20%。我国服务出口中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不断提升。

三是服务进口高速增长。1-5月,我国服务进口增速超过30%,其中旅行(含旅游)服务进口达8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4%,是带动服务进口的主要因素。

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约2.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

服务外包情况。1-6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069.9亿元人民币,执行金额30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和13%。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582.1亿元,执行金额19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和9.7%。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离岸服务外包发包市场格局稳定。1-6月,我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419.4亿元、335.1亿元、320.8亿元、157.5亿元和122.5亿元,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约70%。

二是业务流程外包占比提高。1-6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934.9亿元、320.2亿元和7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26.9%和6%,占比分别为47.7%、16.3%和36%。跨境电商带动供应链管理服务、数据处理和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快速增长,推动业务流程外包快速发展。

三是“一带一路”市场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1-6月,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33.5%,主要业务包括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工程设计。其中,与东南亚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91亿元,同比增长83.6%;与中东欧国家新签合同金额14.1亿元,同比增长53.7%。新加坡、捷克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分别是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最有市场潜力的国家。

四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业务规模稳定。1-6月,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459.3亿元,执行金额1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3.8%;整体业务规模约占全国的60%,保持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地区。

六、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推进情况

经过2个多月积极推进,广东东莞市、上海浦东新区等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的实施方案完成报备,标志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全面启动。各地试点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发13号文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工作目标,细化落实“六个探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在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方面,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放促进体制、涉外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以法治化推进试点工作。如,漳州市提出组建商机对接中心,设立“企业服务110”,向企业提供24小时全方位服务。防城港市提出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和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唐山市提出探索建立京津冀市场一体化机制,建立行政许可、技术标准、行业资质等互认机制。上海浦东新区提出落实111个重点行业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清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武汉城市圈提出探索建立区域经济协同机制,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集群发展。

在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方面,试点地区普遍对各类园区先行先试政策进行整合,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释放改革试点的“集成效应”。如,大连金普新区提出在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等探索政策互惠共享方式,实现功能区之间资源共享。陕西西咸新区提出探索新区与西安、咸阳共建共享、错位发展新机制,在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土地、宣传招商、财政融资、风险防控等方面统一管理。济南市提出开展园区行政管理、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搭建产业创新、开放创新平台,探索中德产业国际合作新模式。

在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方面,各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外商投资项目“简放服”改革,改革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探索国际产能合作新路径。如,上海浦东新区提出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和制造业扩大开放措施落地。南昌市提出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索“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运用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等开展资本招商。唐山市提出将去产能与国际产能合作相结合,围绕钢铁、水泥、煤炭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方式。武汉城市圈提出督促国资企业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架构,严格投资经营效益考评,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和处置制度。

在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方面,各试点地区重点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和海外营销体系,形成加工贸易、边境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如,东莞市提出改革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创新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激励机制、推动“加工贸易+智能制造”、建立加工贸易产品新型营销体系。防城港市提出加快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改革试点,成立沿边进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基金。大连金普新区提出设立外贸定向孵化基金,支持企业建设出口产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提出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国际创新合作机制,探索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融合发展机制。重庆两江新区提出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

在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方面,一些试点地区推动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测预警平台。一些试点地区着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广内保外贷模式、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融资便利,探索形成“请进来、走出去”金融支持新体系。如,上海浦东新区提出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完善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跨部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建立“走出去”金融支持机制,建立境外投融资机制,支持设立首期规模10亿美元的跨境合作产业基金。大连金普新区提出发展港航金融、陕西西咸新区提出发展能源金融、济南市提出发展文化金融。

在探索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方面,各试点地区突出各自在“四大板块”、“三大战略”中的特色、定位与作用,通过产业、园区、平台、智库等共建共享,完善经贸、科技、人文等交流促进机制,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如,南昌市提出深化“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旅游合作交流。东莞市提出完善与港澳台全方位合作机制。漳州市提出创新“两岸一家亲”融合新机制,深化两岸产业投资合作,探索两岸基层融合模式、便利两岸人员往来机制、完善台商台胞服务保障。防城港市提出创新跨境边境教育、医疗、文体、旅游等合作方式,推进跨境劳务合作改革。上海浦东新区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大通关协作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提出依托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建立面向欧亚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陕西西咸新区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合作,与沿线主要城市及地区共建示范区园区。

在明确试点任务和改革举措的同时,各试点地区都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相关协调保障、责任分工、评估检查、时间进度、任务分解正在落实。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指导试点地区将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到位、力争早见成效。

有关这12个试点区域的试点情况我们还会用其他的方式跟大家通报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这12个试点区域都制定了改革方案,改革方案都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报备,这些报备方案我们可能会在近期,争取本周内登到网上,到时候大家可以在网上看这些方案的详细内容。以上是今天新闻发布会给大家通报的情况,接下来欢迎大家交流,提出问题。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宋宝贵

【大公网记者】:近几年大蒜价格多次出现暴涨暴跌,今年也出现过暴涨情况,近期新蒜上市以后,蒜价已有所回落,但相比往年还是价格高不少。请问发言人,今年蒜价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波动?后期是否会有回落的空间?

【沈丹阳】:这几年大蒜价格确实有一些起伏,有时涨得狠一点,有人说这是“蒜你狠”。其实新一轮大蒜价格的上涨是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的,今年以来延续上涨态势,4月上旬达到本轮高点。这一轮蒜价上涨是什么原因呢?有一些媒体分析说是不是有人在炒作,有人在“投机倒把”。实际上,这一轮蒜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去年种植面积减少,加上产量有所下降所致。据农业部对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所监测到的数据信息,2015年大蒜在田面积同比下降2.2%。另外一个数据,2015年大蒜主产区山东省金乡县大蒜收获面积53.6万亩,同比下降14%,产量58.7万吨,同比下降4.7%。

今年4月中旬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各地新蒜陆续上市,蒜价开始回落。据商务部监测,上上周(6月27日-7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0.85元,比4月上旬高点下降9.2%。总体来看,目前大蒜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还有一定的回落空间。

对类似于像大蒜等一些农产品价格的涨涨落落,有时候还真需要有一点定力,因为市场本身有一种调节机制,价格高涨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对生产的刺激,生产产量上来之后,价格会有所回落,所以对这样一些现象也不必太过于大惊小怪。谢谢你的提问。

【国际台记者】:最近有美国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请,对中国企业展开337调查,这已经是美国企业今年提起的337调查申请中涉及中国企业的第14起案件,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回应?

【沈丹阳】:7月5日,美国一家公司依据美国相关国内法律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中国企业对美国出口、在美国进口或在美国销售的门禁系统及有关组件侵犯其在美国注册有效的专利权,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有关排除令以及禁止令。

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337调查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针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1起337调查,案件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案件数量的总和。另外还有3起337调查案件正处于立案审查阶段。

对于中美两国企业间的这类知识产权纠纷,商务部一直高度关注,并且必须再次指出,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客观、公平、公正开展调查,妥善解决。我们认为,唯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中美两国相关产业间的贸易合作,确保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谢谢你的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6月份东盟对华的投资出现比较大的下降,下降了57%,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可能跟正在面临的南海问题有关?第二,我们注意到今天早上朝鲜有一些“试射”的行为,针对韩国部署萨德,在国内出现一些声音,认为应该加大对朝鲜的援助,请问商务部最近对朝鲜的援助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是不是有放松对朝鲜制裁的可能性?

【沈丹阳】:东盟对华的投资这几年总体上还都是增长的,特别是去年一些成员国对华投资增长得不错。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有所下降,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今年上半年我国总体利用外资的情况是不错的,总体保持增长,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都双双增长。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利用外资的结构调整主要是朝着高技术、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在转变,因此上半年对华投资增长比较多的恰恰是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这个角度看,东盟对华投资额下降与南海问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你的第二个问题,有关对朝援助,现在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以提供。我们对朝总体上的政策没有根本的改变。谢谢你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最近新发布的报告说,2014-2015财年澳大利亚新增出口企业4000多家,其中对华出口企业有1300多家,表明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蓬勃发展,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情况?

【沈丹阳】: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市场。目前,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主要是能矿资源产品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

大家知道,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地。2015年,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超过6亿吨,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63.7%,金额约358.6亿美元。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还有很多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澳大利亚,比如煤炭和氧化铝这些资源产品,2015年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澳大利亚。2015年,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7085万吨,占煤炭进口总量的34.7%,金额53亿美元;进口氧化铝286.6万吨,金额9.5亿美元。

澳大利亚同时也是中国牛肉、羊毛、大麦等农产品最大供应国。去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肉15.6万吨,占牛肉进口总量32.9%,金额约7.9亿美元;进口羊毛17.4万吨,金额15.7亿美元;进口大麦436.2万吨,金额是12.5亿美元。

大家知道,中澳自贸协定已于去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澳大利亚对华出口305.9亿美元,其中铁矿石、农产品和煤炭分列前三大出口商品。虽然今年上半年由于价格的因素,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还是有一些负增长,但是相信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的逐步实施,今后中澳双方更多优质产品会进入对方市场,未来双边贸易增长潜力很大,澳大利亚企业到中国开展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合作的商机也还会很多。谢谢您的提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关于吸收外资的问题。刚才您介绍了吸收外资的整体情况,有两方面的数据我们比较关注,一个是美国、英国和德国对我国投资增幅比较大,还有我国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同比增长也比较快,接近30%,请您进一步介绍一下这些情况。另外,我们注意到服务业吸收外资,无论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还是同比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制造业,遥遥领先,您怎么看这个趋势?未来服务业明显高于制造业的趋势是不是还会延续?谢谢。

【沈丹阳】:今年上半年,美国、英国、德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增幅都是非常高的,翻了一番多,或者将近翻番,美国对华投资增长142.6%,英国对华投资增长114.3%,德国对华投资增长97.6%。增长比较快的主要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

上半年,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将近30%,从投资来源地看,到西部地区投资规模及增幅较大的有香港、韩国、新加坡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其中香港投资170亿元,增长了22.6%;韩国投资73.1亿元,增长59.7%;新加坡投资30.9亿元,增长9.1%。韩国主要投资在制造业上,而香港和新加坡主要投资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方面。

美国、德国、英国在我国西部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虽然分别仅为4.8亿、1.9亿、7.4亿元人民币,绝对规模不是很大,占其在华投资的比重也还都比较小,但是由于其原有投资基数比较低,实际投入金额增幅比较大,美国、英国、德国今年对西部地区投资的增幅都超过400%。

关于服务业比重持续扩大的问题。我们利用外资总额中,服务业这两三年的比重确实一直在提升,现在已经超过了70%,这个总体上看是好事。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对制造业利用外资不重视,我们现在还是希望不仅仅是服务业利用外资能够有比较大的增长,结构继续优化,同时我们也希望吸收更多的制造业到中国来投资,特别是高端的、高新技术方面的制造业,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也在共同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和吸收外商投资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我刚才提到的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点区域,他们也在探索扩大吸收制造业外资,争取有进一步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出台。谢谢您的提问。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上个月中国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正式启动中国与欧亚联盟经贸合作伙伴协定的联合声明,请您介绍一下谈判将会涉及哪些内容。

【沈丹阳】:上个月,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尼基申娜共同签署《关于正式启动协议谈判的联合声明》。目前双方正在为启动首轮谈判开展前期的筹备。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沿线国家,启动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保持密切沟通协作,尽快启动协议的首轮谈判。

谈判还没有开始,谈判的具体内容仍有待双方沟通确定,但是应该会包含以下一些重要的内容:

首先,通过该谈判应该力争早日达成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的经贸关系。

其次,应该会商谈如何在海关管理、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贸易救济、竞争政策等领域制定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

第三,在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务实合作领域,双方如何开展政策对话,如何加强信息交流,应该也是重要内容。谢谢您的提问。

【央视财经频道记者】:最近我国南方遭遇强降雨侵袭,湖北、安徽等省份出现严重灾情。不知道灾区的市场供应情况是否会受到影响?对于防洪救灾和保障物资供应,商务部采取了哪些措施?

【沈丹阳】: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已有26个省份、上千个县遭受了洪涝灾害,特别是湖北、安徽、江西等南方省市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出现严重灾情。面临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如果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灾区的市场供应难免出现问题。好在商务部和各相关地方商务部门对今年的洪涝灾害应对得比较早,提前做好了准备,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说现在并没有出现市场供应方面的问题。

3月底,商务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防汛抗旱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地方商务部门提出了要求。4月初,商务部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到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检查当地在防汛的准备和市场供应方面的情况。在南方省份陆续出现洪涝灾害以后,商务部加强了市场监测,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采取措施,保障供应,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从监测的情况看,受灾比较重的安徽、湖北、江苏等省份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还是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说6月27日-7月3日,我们监测的价格情况来看,合肥的蔬菜价格上涨了15.4%,武汉上涨12.2%,南京上涨9%,武汉的鸡蛋价格也上涨5.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指导地方商务部门及时组织调配,把市场波动的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现在看,所有受灾地区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都是有保障的,市场也都是稳定的,特别是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品种的价格总体稳定。目前,南方的洪涝灾害还没有过去,商务部将会密切关注灾情,继续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谢谢您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刚才您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我们看到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是增长很快的,大概有37%,但是我们注意到,上半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的投资同比是下降了7.7%,而且6月当月同比下降了56.9%,您能不能解释一下下降的原因大概是什么?

【沈丹阳】: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大体上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企业的竞争力情况。中国企业这几年对外投资增长很快,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投资高速度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也面临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过去经常讲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怎么都好挣钱,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面临中国企业、民营企业各方面的竞争。

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因素。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要寻找市场商机;国外到中国投资同样也要寻找市场商机。市场因素很多,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比如今年以来就有一些短期因素,包括汇率、金融等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到欧美投资和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都增长很快。你刚才提到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增长37%,实际上到其他国家投资的增幅,特别是到欧美投资的增幅比这个高得多,这里面就有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会有变化,短期如此,并不意味着长期也一直如此。最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较快,长期因素是主要的,但是也有一些短期的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政策因素。现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受到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欢迎,虽然在一些国家地区也面临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但总体上,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各地投资都是受欢迎的。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地区都在积极鼓励外资进入,有些还鼓励所谓“工业回归”等等。所以中国企业去这些国家地区投资增长有政策因素的利好所带动。前些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总体上比较稳妥,也有一些调整,包括所谓“超国民待遇”的调整,因此中国利用外资一直稳步增长,虽然增长速度相对慢,但是我们更重外资结构和质量的提升。

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大幅增长是正常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其对华投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大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企业的竞争力不是很高,未来才会逐步增加到中国投资,短期内不会马上就有比较快的增长。谢谢您的提问。

【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上半年商务运行的各项数据,不知道您那里有没有关于四个自贸试验区在上半年建设方面的大概情况介绍?另外,下一步推广复制经验方面有没有新的考虑?

【沈丹阳】:四个自贸试验区上半年总体情况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商务部相关业务司局会在以后对四个自贸区上半年的情况做一个梳理,再给大家通报。另外,四个自贸试验区各自的情况,在他们的网站上也会有发布,其各自的情况可以向这四个自贸试验区联系了解。至于四个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也正在加快进度进行总结,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进一步推出,到时候会告诉大家。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据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全球贸易预警》的一份报告说,自2015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长动力已经消失,一些人将这个原因归咎于贸易保护主义,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请问您的看法是什么?谢谢。

【沈丹阳】:近几年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也各有各的道理,难以定论。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如果说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也是一个雪上加霜的因素。

举中国遇到的贸易保护主义做例子,就足以说明。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其中,反倾销案件46起,反补贴案件13起,保障措施案件6起。

在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立案数量最多的国家恰恰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即美国和印度。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的立案数量是18起,印度是15起。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样是美国和印度。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贸易保护主义真的是全方位抬头了。

正因为如此,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再次重申了关于维持现状和撤销已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并将承诺延长至2018年底。这也是为什么中方一再强调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强调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无助于各国经济恢复和提振的重要原因。

谢谢您的提问。

【第一财经记者】:我们看到最近大家非常关注上半年民间投资有个比较大的下降,我们采访的一些机构和专家表示,因为国内可能有一些投资的困难,所以很多投资都转向海外了。我想问的是,上半年对外投资增长这么快,跟民营资本把很多资本转移到海外有没有关系?

【沈丹阳】:我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至少现在没有数据来支撑这种观点。海外投资增长虽然很快,但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金额还是有限的,占我们国内投资规模也仍是非常小的比重。所以我认为,这应该不是主要的原因,海外投资增长快也有一些短期的因素。谢谢您的提问。

【沈丹阳】: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