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福建泉州:“草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16-07-24 15:1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福州7月24日电(记者 康淼、黄鹏飞)厂房外是夏日炎炎,车间里是热火朝天。一年过半,记者走访福建泉州多处制造业基地发现,一批“草根”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代产业信息革新,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越走越快,打了一场华丽的“翻身仗”。

企业不怕小 “草根”敢创新

发迹于“草根”,打拼于市场。民营制造工厂是泉州民营经济的活力之源,因其体量小、底子薄而最早遭遇市场“寒战”,也因其接地气、敢创新而开始迅速转型。

走进嘉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巨大的数字化控制屏幕实时连接着厂区内外超过800台3C数控加工中心。一墙之隔,各种无人控制的数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在不同生产线上,华为、OPPO和苹果等知名品牌的手机零件正源源不断传送出来。

“以前这些都是各家小厂零散的设备,如今多家厂房通过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共享数据和技术,每条生产线效率至少提高15%。”嘉华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敏之介绍,泉州当地40余家投资商联合“众创”了嘉华公司,将各家技术和加工设备并联,“化零为整”迅速实现了数字化升级。

“船小好掉头,企业不怕小。”这是泉州企业家们笃信的理念。李敏之说,如今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小工厂不再需要各自单兵作战,反而可以联合起来做得风生水起。

来自泉州市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832亿元,连续3个月保持7.6%的累计增速,全市规上高技术产值增长16.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增加值增长20.8%,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

“龙头”转型“四两拨千斤”

作为国内纺织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福建海天轻纺集团“时尚梦工厂”示范车间则诠释着“草根”到“高大上”的重要转型。

走进海天公司“时尚梦工厂”车间,工作人员轻触手机屏幕,输入客户的身高、体重和搭配偏好,便轻松地在生产线上定制出符合需求的衬衫。

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助理张树升介绍说,公司借助德国SEDO公司、美国甲骨文公司、中科院软件所等国内外顶尖技术平台的支持,全程连接着全国上千家客户门店数据系统,可以实时指挥挑战着数十公里外厂区的生产计划。

“以前靠的是一针一线地做版和修改,现在只要点一下屏幕就可以改变生产线流程。”张树升说,作为行业协会代表,海天轻纺正在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系统构建,引导更多上下游企业加入联合生产管理,从而实现“四两拨千千”的智能化改造。

“企业最不能忘的就是创新。”在永信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辉煌眼中,不论初创公司还是行业老牌企业,只要停止创新就只能等待被超越。

曾几何时,林辉煌和国内同行一样只能从日本等引进核心设备,“永远追着别人背后学。”3年前,永信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推出电脑自动绣花机,在同样产出下价格不到进口的一半,如今累计销售已达1000多台,占据了福建70%以上的市场,并且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广受欢迎。

“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更多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市场红利,在新的阶段,本土企业必然从‘野蛮生长’转向现代化生产。”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李世其介绍,如今的泉州新一轮的产业革新正在到来。

智能制造成就地方新样本

早在2013年11月,泉州便在福建省率先启动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同年,中国工程院以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于2015年编制了《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就本土制造产业的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等三大转型路线图做出10年布局。

泉州市科技局介绍,过去2年内,泉州直接带动产业科研投入10亿多元,全市研发投入增长30%。仅“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便带动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改造,成为助推本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上个月下旬,全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现场工作会议在泉州举行,来自重庆、广东、山西等全国十余个省市的科技部门负责人、高校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泉州,就“十三五”开局各地产业升级经验进行交流。

来自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多位专家认为,未来的工业技术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试点的关键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工业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

“泉州作为试点地区的典型意义,在于它集聚了大量关系民生的消费品产业。”全国“数控一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邵新宇说,如今泉州在数控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方向日渐清晰,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全国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