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国家卫计委就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举行发布会

2016-08-10 16:27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原标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举行专题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李哲 摄)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8月10日上午10时在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发布会现场邀请到江苏省医改办主任、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陈亦江,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东红,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兰青,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少冬。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我们来到江苏省南京市现场召开。今天发布会现场邀请到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江苏省医改办主任王咏红女士,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陈亦江先生,副主任徐东红女士,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兰青先生,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少冬先生。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欢迎4位嘉宾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首先,请王咏红主任为大家介绍江苏综合医改工作有关情况。

江苏省医改办主任、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

尊敬的姚司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介绍江苏综合医改试点情况,也感谢各级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江苏医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近年来,江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作出的“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要指示,把推进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抓手,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实践,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6个全覆盖”。

特别是,群众医改获得感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从2010年的120元增加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4.6元。政府卫生支出从2010年的246.6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7亿元,连续5年增幅超过2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10年的32.88%下降到2014年的28.88%,为近20年最低水平。江苏深化医改创新做法连续7年入选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2015年以来中央媒体近百次对江苏医改工作作了报道。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第一站就到了镇江乡镇卫生院,并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以来,刘延东副总理5次到江苏调研座谈,今年5月又在江苏专题汇报上作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也先后5次到江苏现场指导,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江苏医改搞得很好,啃了公立医院改革等硬骨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三个到位”,构建强有力改革推动机制

全省上下强势推进医改试点,努力做到组织领导、政策配套、财政投入“三个到位”。一是在组织领导上,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试点方案、两次召开会议推进医改工作。各地也建立相应领导组织,形成上下联动、多部门共同发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医改工作联系点制度,省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分片包干。全省各级层层签订医改工作责任书,省委改革办等10余次组织开展工作督查和考评,督促推动任务有效落实。二是在政策配套上,立足东部省份特点,坚持“三医联动”,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衔接,出台政府投入、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编制管理、薪酬改革等47个文件,明确许多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性举措,医改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三是在财政卫生投入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像前些年抓教育、科技那样,相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医改投入,以投入换机制,强化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到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卫生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2015年、2016年省级一般预算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2.1%、22.3%。

二、着眼“八个同步”,合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实行取消药品加成、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创新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院管理考核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等“八个同步”,确保改革平稳落地。第三方调查显示,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92%和95%。一是坚持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政府投入多管齐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在2013年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去年10月底全省所有204家部省市区属、部队、高校、企事业单位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按照省明确的范围和标准积极落实6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作为政策性亏损由各级财政补偿,今年省对各市、县分别补助3000万元、450万元,安排1.6亿元补助省属医院。同时将经核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逐步予以化解。南京、无锡等10个设区市将公立医院债务纳入政府化债平台,并确定2016年化债金额,省财政对各地给予奖补。目前,城市公立医院运行平稳,改革效果逐步显现,与上年同期相比,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上升15%,平均住院日缩短0.8天,药品和检查收入分别下降7%、2%,药占比由44%下降到38%,医疗服务量、人均住院费用基本持平。

二是创新编制管理和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出台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管理意见,人员总额按床位差别化确定,编外人员备案管理,编内和备案管理人员同岗同酬,形成灵活的用人机制。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将绩效工资总量上调到基准线的180%—190%,对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单位再适当提高,并搞活内部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三是探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医院运行活力。已有11个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128家二、三级公立医院积极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出台医药费用增长控制指标和措施,明确2015年到2017年,各设区市范围内公立医院每门急诊人次平均医药费用、每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年均增幅不超过5%。推行检查结果互认,2015年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互认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约4.36亿元。二、三级医院普遍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系统,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2015年全省三级医院百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13.68%,远低于国家20%的要求。全省95%以上的公立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141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4万多例,患者平均在院时间1—2天,费用普遍降低,最高降幅达50%。同时,从今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积极推行中医药多专业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四是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坚持以省为单位网上采购,省市联动,实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既体现竞争公平性、保证药品质量,又通过充分竞争挤干药价水份,保持江苏相同品质药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全省第一批直接挂网采购产品已完成省级资质审核、市级价格谈判,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上网采购;第二批(竞价、议价、限价挂网)采购产品已经完成省级资质审核工作。2015年,率先开展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第一批中标产品价格平均下降19.83%、第二批下降23.41%。率先建立短缺药品储备制度,根据临床监测情况动态调整《江苏省短缺药品目录》,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救命药”的需求。

三、注重“四化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采取医疗、医保、价格等综合性措施,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秩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江苏基层诊疗人次已占诊疗总数的60%,86%的新农合住院病人在县域内治疗、最高的县达97%。

一是推动基层机构示范化,各项政策和投入全方位向基层倾斜。按照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将财政资金集中投向基层,2014年—2016年省级财政分别安排基层卫生补助资金64亿元、80.28亿元、91亿元,分别占总数的93.31%、93.58%、94.68%。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明确示范化标准、开展省级示范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344所、村卫生室440个,全省每个县(市)都有1所以上较高水平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院。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每万常住人口拥有3名全科医生目标。实施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今年评选2000名省级优秀基层骨干人才,省财政每人每年给予1—2万元的补助,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3—5名骨干人才。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将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为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省财政对村卫生室的定额补助从每村每年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全省已有4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68%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领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

二是实施资源纵向一体化,促进龙头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在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在农村以县医院为龙头,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集团内实行发展规划、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五统一”,充分发挥集成效应。制定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具体要求、标准、流程、考核办法。同时,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学专科建设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龙头医院对下级医院、龙头医院一级科室对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对村卫生室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帮扶、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努力把上下打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全省已建立医联体177个;全省所有基层机构均与上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实现全覆盖。

三是推行签约服务个性化,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在农村,全面推开乡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在城市,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与城市居民签订个性化服务协议。根据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以及疾病恢复期人群不同需求,融合延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计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包,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供群众选择。目前,全省所有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实施健康管理团队服务,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个性化签约服务覆盖542万户、1466万人。

四是实行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差别化,引导群众到基层就诊。按照医院不同等级,合理确定慢性病治疗、康复和护理医疗服务价格梯度。拉开大医院与基层机构医保起付线标准和报销比例,群众在基层就诊报销一般比大医院高出20%左右。

四、突出“四个重点”,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参合率连续10年稳定在98%以上,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6%以上,今年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达451元。一是2012年起建立农村20种重大疾病保障制度,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施按病种、按床日等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做到机构和病种全覆盖。三是充分发挥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作用,全省实现异地就医在线预约、出院费用即时结报。四是15个县新农合基本业务、绝大多数地区大病保险业务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商业保险机构在16家医院派驻代表,为转诊患者提供从入院到报销的全过程服务。中央电视台来江苏进行了专题采访。

五、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办医,在技术、设备、人员等要素准入和医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等级评审、学术地位等方面一视同仁,并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2015年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2016年达3000万元,对民办医疗机构进行奖励性补助。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有5个专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个。目前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数已占总数的30.67%,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28.12%,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9.70%,其中,运行和在建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17家;15家民营医院为三级医院,居全国前列。

六、实施“三个一”工程,加快智慧健康建设步伐

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近3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5亿,组织实施江苏省人口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建成并启用全省智慧健康信息传输主干网,省平台率先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13个设区市及绝大多数县(市)建成信息平台基本架构,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联通。二是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全省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全覆盖。所有三级医院和93%的二级公立医院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建成省级危重疾病远程应急诊疗救治系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远程支持。三是强化信息便民惠民。全面推开“三个一”工程,目前,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近2/3县(市、区)建立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等5大中心,既节约资源、带动基层提高水平,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服务。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已与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连线,三级医院号源开放预约率达85%以上,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好医改攻坚战,努力成为医改制度创新的高地、百姓健康的福地,为深化医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姚建红:谢谢王主任。

通过王主任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便于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有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成效,我们准备了散发材料,大家也可以参考使用。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镇江市视察时深刻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15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批准将江苏纳入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综合医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整体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实践,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一是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医改领导小组双组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各地也建立相应领导组织,形成上下联动、多部门共同发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切实强化政策配套。紧紧围绕医改重点难点问题,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衔接,出台政府投入、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编制管理、薪酬改革等40多个文件,明确许多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性举措,医改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三是切实强化财政投入。提出要相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医改投入,到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卫生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

四是切实强化“三医联动”。加强整体政策设计,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五是切实强化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对国家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国家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努力形成破解医改难题的有效路径。

六是切实强化实现医改目标。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医改成果。围绕“医务人员受鼓舞”,通过深化人事编制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医学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最终实现党和政府得民心的医改目标。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本次发布会主题提出问题,如果有其它方面的问题,可在会后留给我的同事,我们会尽快予以回复。按照惯例,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你来自哪家媒体。

健康报记者:经过一年多努力,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亮点纷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咏红:医改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它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涉及体制机制的变革。从江苏来看,虽然医改试点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一些难点工作才刚刚破题,我们将下更大的力气攻坚突破,确保改出活力、改出效益、改出获得感。

改出活力,就是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把各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重点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好政府6大项投入政策,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人员管理备案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改出效益,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率,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方面,更大力度补短板,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建设的同时,深化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基层机构和人员积极性。同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加强产科、儿科、康复、精神卫生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更大力度促联动。从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智慧健康建设,促进服务资源上下联动、服务提供全程接续。在分级诊疗制度上,全面推行市区一体化、县乡村一体化改革,尽快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智慧健康建设上,加快省市县信息平台和基层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拓展深化应用,力争率先实现“三个一”目标。全面建立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等5大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上下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支撑作用。

改出获得感,就是要把群众得益放在首位,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以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行城乡居民个性化契约服务,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二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推行日间手术、检查结果互认,力争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三是,严格落实医药费用增长控制指标,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建立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江苏的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医改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新闻媒体的关心,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江苏医改工作,共同营造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南方都市报记者:江苏的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请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陈亦江: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是以中医整体思维为指导,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以患者诊疗需求为导向,以整合院内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组建疾病综合诊疗中心为手段,以共同制定方案实现疾病的优化诊疗为核心,提供门诊、住院多专业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新模式。以中医特色专科为基础,以优势病种为切入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纽带,以多专业协作为基本方式,将诊疗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力争实现一位患者在一个中心、一张病床上完成相关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等综合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对外方便患者就诊,缩短就医时间,降低诊疗费用,体现医院公益性;对内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实践表明,江苏部分中医医院通过“服务模式、诊疗模式、管理模式”的三大创新,初步取得了“病人方便、疗效提高、费用降低、流程优化、病程缩短、特色加强、患者满意、医院发展”等8大成效,形成了“医生围着病人转,诊疗围着疾病转,科室围着疗效转,行政围着临床转”的医疗服务新模式,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符合深化医改的要求,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经过近几年努力,江苏的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模式取得了一定经验,201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确定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的通知》,江苏6所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创新试点医院,同时,江苏被确定为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省份。一年多来,江苏又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模式。无锡市中医医院搭建了6个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行烧伤整形、脾胃病、糖尿病足3个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南京市中医院、扬州市中医院等都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坚持上下联动,有效实施中医特色分级诊疗模式。我们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结合为重点,探索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和分级诊疗体系。省直属中医院成立了“都市圈”中医医院发展联盟,建立省中医院—秦淮区、省第二中医院—建邺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栖霞区医疗联合体。无锡市中医医院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与相邻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了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联动的“3+2+1”模式区域医联体。连云港市成立了纵横两个集团,即以市中医院、康缘药业集团、中医药高职校为成员的横向中医药发展集团和以市中医院龙头,四所县中医院为成员的纵向中医医院集团。苏州市成立社区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

三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努力探索中医药“医、药、养、游”一体化服务模式。我们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泰州市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该市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中医药特色的“医、药、养、游”一体化健康服务新体系。泰州市中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已成为泰州中国医药城高新技术药物、设备项目试验基地,中医药高新技术转化基地;二级以上中医机构均建设标准化中医预防保健科室、慢病中医药干预与中医护理门诊,提供体质辨识、情志疏导、健康宣传、足浴、针灸、推拿等;开发了9种中医体质茶剂、药枕、护肾宝、香囊等保健产品;中国医药城中医现代化园区、兴化千亩千岛菊花生态观光、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姜堰溱湖华侨城中药温泉浴、药师佛养生园、靖江香椽乡村旅行、田园牧歌百草园等成为泰州旅游胜地;泰和堂、兴化中医博物馆、兴化市上池斋药店、外治鼻祖吴师机纪念馆、海陵区仁济药房、轩辕堂,靖江德元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各中医院文化陈列室、基层国医馆成为新兴旅游热点。该市成功举办泰州市首届中医药养生旅游季暨市中医院膏方节,吸引大批群众参与、社会广泛关注。

姚建红:谢谢这位记者,请围绕发布会的主题继续提问。

腾讯网记者: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一些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紧张甚至断供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正常诊疗活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这种情况在江苏却极少发生。请问江苏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兰青:建立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扶持,严格监督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力破短缺药品供应瓶颈,极大地缓解了临床药品供求矛盾。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组织领导。连续3年将“保障短缺药品供应”作为“江苏卫生便民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并通过量化考核督查措施,促进药品供应保障水平的提高;省卫生计生委、经信委、食药监局等七部门印发《江苏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案》,对一些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的短缺药品,从生产、流通、储备、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制约短缺药品供应的深层次问题,完善保供应政策措施,江苏药品配送率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6%以上。

二、突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针对药品供应薄弱环节,建机制、补短板,从制度上解决短缺药品供应问题。一是建立短缺药品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在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季度短缺药品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临床药品供应情况动态监测。同时,在全省药品经营企业中遴选35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将监测阵地前沿,以更早发现、从源头上解决好临床用药短缺问题。二是建立短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临床供应情况对短缺药品分为一、二、三类进行管理,采取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询价采购、定点储备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临床供应。三是建立短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约谈制度。接到临床反映药品短缺信息以后,第一时间约谈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沟通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对企业配送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本着教育在先、警示为主的原则,督促进行整改,推动企业保质保量及时对临床用药进行供应配送。四是建立短缺药品询价采购制度。对因价格倒挂等问题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于每年初与生产企业签订年度购销合同时,开展全面询价采购。针对少数品种临时性短缺问题及时面向企业进行询价,力保临床用药需求。去年6月,在各地、各单位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不能正常供应的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33个品规的药品进行了询价采购。今年3月,又对氟尿嘧啶注射液等28个品规的药品进行了询价采购,较好地解决了临床药品短缺问题。五是建立短缺药品定点储备制度。在全省遴选建立4个省级短缺药品储备点,投入24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储备点建设。每年制定一版《江苏省短缺药品目录》和相应的年度储备计划,下达到各储备点,由各储备点组织货源供医疗卫生机构上线采购。得益于储备制度的建立,今年4、5月份在全国各省出现的鱼精蛋白全面短缺问题,因为各储备点的积极应对,在江苏基本没有影响诊疗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监督管理,确保临床供应。完善药品购销监管机制,规范药品采购配送使用各环节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有效供应。一是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药品购销监管机制。依托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开发省市县分级负责的网上监管系统,实时监控药品购销双方的订单发送、货款支付、药品配送到位等情况,确保购销环节规范有序。二是建立严格的采购监管工作制度。出台《江苏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对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药品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内容,与奖惩挂钩。制定有关制度对中标生产企业和承担配送任务的经营企业实行量化积分考核,定期公示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轮药品集中采购的评价依据。三是强化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情况督查考核。不定期组织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并重点对基本药物采购、配备使用情况和货款结算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要求自我检查,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现场督查和省卫生计生委随机抽查等方式,促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合理使用、零差率销售等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封面新闻记者: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群众在这方面的服务需求有哪些变化?全国各地普遍反映妇幼健康服务压力较大,江苏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重点有哪些,请介绍一下这方面具体情况。谢谢。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少冬:大家知道,江苏是人口大省。目前,全省常住人口总数7973万人,其中妇女儿童总数约4462万人,育龄妇女数约2063万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群众生育需求逐步释放,据测算,“十三五”期间,预计江苏年出生人口数为100万左右,且高龄和高危孕产妇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当前,群众既要生得方便,又要生得好、生得安全,这就使得妇幼健康服务供需产生了矛盾,也给服务监管带来了很大压力。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儿科住院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等大幅度增长,部分城市出现大型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儿科“一床难求”现象。二是因符合两孩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中35岁以上者约占60%以上,对产前筛查与诊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专项技术的服务需求大幅增加。全省提供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服务的机构压力较大,人类辅助生殖中心大部分“门庭若市”。三是高龄妇女怀孕分娩,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部分地区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有抬升趋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的压力巨大。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经有半年了,目前看江苏实施情况比较平稳。在满足群众妇幼健康需求方面,江苏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扩大产儿科临床服务供给,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网底建设。全省提供产儿科服务的医疗机构2200多家,产儿科床位总数达到4.7万张。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实现上下联动和资源共享,全省建成市、县两级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19个,带动360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全省80%的县(市、区)实施妇幼健康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就诊向基层流动。三是增强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与常见病防治,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完善母婴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健康保障水平。全省分别建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65个和62个,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省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母婴安全,为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重点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重点加强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争取到2020年,实现每个县(区、市)都有政府办妇幼保健机构,二级妇幼保健院建成率达到60%以上。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相关科室规划建设。重点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设产儿科住院床位,夯实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网底,逐步缓解生育相关服务的供需矛盾。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妇幼保健人员职称晋升政策和薪酬制度,探索产儿科临床和妇幼保健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快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岗位吸引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力争到2017年,市、县、乡、村全部整合到位。深化妇幼健康联合体建设,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扩大分级服务项目范围,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妇幼健康分级诊疗制度。定期公布城市大型医疗机构产科、儿科床位设置和使用情况,引导群众有序就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和便民服务,推动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

三是进一步保障服务安全。完善动态监管机制。依法加强助产技术等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技术和人员准入和监管,促进服务质量改善。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建立产科和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检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完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督促托幼机构落实卫生保健制度,实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100%,防止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流行,保障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姚建红:感谢大家对我们医改宣传工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支持江苏省医改工作,及时总结评估江苏省医改的亮点、做法和成效,并加以推广。希望大家今后更多地关心国家医改工作,关心各地医改工作进展。如需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可与我们联系。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