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近20年最低  中国医改让世界竖大拇指

2016-08-12 07:1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以下,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近日,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布的一份医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保全覆盖,未来将实现全民健康的全覆盖。

以医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国新一轮医改的重要标志,是2009年3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被称为“新医改”路线图,它确定了医改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这就是:到2011年,要“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到2015年,“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缓解公众看病难,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投入8700亿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由2009年的15元提升到今年的45元。为缓解看病贵,2011年以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合)率均被提高到90%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政府对此的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今年的420元。

如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今年5月向社会公布。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入深水区,政府与社会联合办医、分级诊疗制度、全科医生双向转诊等改革正取得积极进展。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评价中国医改时表示,“中国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将最终建立起约占世界1/6人口的卫生体系。”

把健康摆在更重要位置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对公众健康与小康社会辩证关系的认识,也在推进医改过程中逐步深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把“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3个素质并列,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公众具备健康素质、社会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两年后,“新医改”的路线图公布。这期间,公众健康素质的基础——让公众免于疾病、身体健康,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对医改的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调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的综合改革。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全民健康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用中国办法推进医改

实事求是地说,医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中国人对此有自己的办法。

上月初,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由国务院医改办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十三五”医改规划将于近期印发。“十三五”时期,中国医改将进一步强调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例如,医改规划将继续支持社会办医,意在把前期鼓励政策落到实处。政府将会集中解决其中涉及的土地、税收政策。医保定点难、用地政策在基层政府落实难、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融资政策难、科研课题申请立项难、民营医院办分院困难等难题,也将一一破解。

“中国医改的方向是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7月29日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医改十大重要举措与世行和世卫组织的建议是一致的。这说明,中国医改已找到一个好的模式,未来前景可期。(记者 彭训文)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