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一座城对“一棵树”的守候——“林都”黑龙江伊春保护红松构建绿色宜居森林城

2016-09-23 16:3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 马晓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中,很少有哪座城市的发展与“一棵树”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因采伐红松而兴、受红松减少而困、在保护红松中再创业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正续写着这样的城市与生态传奇故事。

在小兴安岭巍峨的绿色臂膀中,环抱着伊春这座北疆小城。林海中最挺拔的,就是被看作是城市象征的红松。伊春开发建设60多年来,共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2.7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的近十分之一,红松在其中“唱主角”。

“那时是小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老伐木工人甄长龙咂着嘴回忆说。曾经,喘着粗气的森林小火车拉着木材,穿行在林海雪原中,这是许多人心中“林都”的样子。

源源外运的红松,为伊春初期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困局埋下伏笔。红松树每年只能长几厘米,一棵20多岁左右的红松树,个头往往还不及成年人的身高。

大量采伐使伊春境内红松资源大幅下降。据伊春红松保护联合会提供的数字,到本世纪初期,伊春林区的天然红松资源已经从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约1.5亿立方米蓄积下降到不足5万公顷、约590万立方米蓄积。

伴随“红松危机”而来的是林业危困。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伊春,也在“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中奋力转型。

为了不让“红松故乡”变成“红松故事”,尽管面临着重重压力,2004年,伊春市决定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

“以前主要砍红松,百年树龄的也不能幸免。现在停伐了,本该属于森林的宁静终于还给了这片土地。”跟森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乌马河林业局工人张迎善说。

停伐让红松资源得以“止跌”,伊春还积极让珍贵的红松资源得以“回升”。2013年,伊春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同时全面实行林场所撤并工程,在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中制造“空白区”,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

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伊春还发动社会力量认领红松。在不改变原有红松的性质、功能和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团体、个人自愿捐资,并由森林经营部门负责对所认领的红松树木进行管理保护。如今,已经有4万多人参与,超过37万株红松被认领。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伊春林木总蓄积提高了0.3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83.9%提高到84.4%,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伊春转型再创业打下基础。

“在红松林里跑马拉松,感觉自己身心都得到了净化,特别惬意。”这是前不久在伊春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半程女子组冠军崔琳琳的“获奖感言”。伊春市体育局局长李继刚介绍说,凭借良好生态,体育与旅游两个貌似不相干的产业互相促进,成为伊春绿色转型的“双引擎”。

一座城市对“一棵树”悉心守候,换来的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丰厚回报。目前伊春市钢铁、木材传统产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8.9%降至去年的4.4%。去年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11.9%,森林食品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1.6%。

“林都”迎宾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在位于伊春市五营区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里,一队来自华东地区的游客在斑驳的森林火车前拍照留念,他们穿行在茫茫林海中。身后笔直的红松林,正支撑起一座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新梦想。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