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上海徐汇打造基层小区综合治理模式:问需于民

2016-11-07 14:4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记者 李荣)在新近的采访中,上海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一个有“7年历史”的“下水道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死结”今年解开了,靠的是基层治理创新中的“共治平台上的自治”。

在当地街道党工委,说起这个故事里的基层自治,大家就议论开了: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居民各说各的话”,那往往就成为“搁置的死结”;如果干脆自上而下确定一个“方案”,那往往是“想办好事”却并不让人叫好。基层自治,既不是“无轨电车”,也不是“厢式拖车”。

居民区的综治干部吴晓栋,是这个“下水道死结”的协调人。他说,梅陇三村需要下水道改造的这36栋楼,都是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多层售后公房。年长日久,下水管道淤积,楼上的下水道经常“返水”。7年前,政府就曾下拨资金,打算进行彻底改造,然而在听取居民意见时,楼上居民呼吁要改,楼下居民坚决不要改,双方诉求南辕北辙,成了无解的“死结”,计划不得不搁置。

今年,下水道改造的计划又提了出来。考虑到潜在的矛盾,在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下,以“党建共建”的模式,和下水道改造过程中涉及的住房运营、住宅建设等单位的党支部共同组建“下水道改造”议事平台。议事平台每周五开“例会”,各方将工程中居民反映的问题、施工单位反映的问题,都放到议事平台上协商解决。

在议事平台的“议事记录”里,可以发现一系列的“怎么办”:施工中,居民“这里不能敲,那里不能挖”怎么办?施工单位之间,这个部分完工了,那个部分还拖着怎么办?居民提出额外的要求,怎么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尚艳华认为,居民有居民的利益,施工方有施工方的利益,“哪个环节卡壳,都会导致工程受阻”。

在“共治”的议事平台上,先通过协商形成“大方向”,再耐心针对一个个“怎么办”的问题来寻找答案。楼上居民认为,楼下“内天井”是公共的,窨井盖上的违规搭建应该拆除。楼下的居民则认为,楼上居民经常往“内天井”里扔垃圾,楼下居民进行搭建,是出于无奈。最后,楼上的居民作出承诺,今后不再往下扔东西。由此,双方取得谅解,使工程得以启动。至于居民担心工期长、对生活影响太大,那就在议事平台上与施工方探讨新的方案,缩减开挖面积,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上海徐汇区正在打造基层小区综合治理的“徐汇模式”:问需于民,自治创新,依托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把小区居民普遍关心、利益有分歧的问题转变为小区治理议题,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小区自治事务,通过协商和对话,找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打开“怎么办”里的“问号”,解开多年无解的“死结”。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