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天链护舟凯旋路——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目击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侧记

2016-11-18 18:4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田兆运、蔡琳琳、胡彪)11月18日,已经在轨飞行近33天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就要返回地面,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参试人员按捺着内心的兴奋与激动,静待两名航天员凯旋。

“神舟十一号,通报飞船工况!”大厅里传来清晰的调度声。

“神舟十一号明白!”指令长景海鹏的声音坚定有力,从容中透着自信。大厅显示屏上,航天员已身着厚重的白色航天服,关闭头盔面窗,在返回舱内等待回家的时刻。

“一次调姿开始!”13时许,左侧大屏幕的三维仿真动画显示:飞船缓缓地转动着,飞行姿态逐渐变化。中心参试人员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参数变化,这是飞船返回地球的关键一步,不能有丝毫差错。

“第一次调姿到位!”任务总体岗位上,工程师武鸿飞正在密切关注中继卫星前、返向链路情况。

随着“轨返分离”指令下达,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依依告别,返回之路又迈进了一步。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在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中,由于只能使用窄波束中继天线,在飞船返回调姿后,无法保证中继链路维持,这次任务首次加载宽波束中继天线,覆盖范围更宽,大幅提高了返回段天基测控链路稳定性。

“神舟十一号,返回制动开始!”飞船推进舱喷出耀眼的火焰,飞船开始减速,沿着预定的返回轨道直奔地球而来。此时,天链一号01星成功与直升机机载中继终端建立通信链路,屏幕上出现搜救直升机起飞的画面。

得益于三星组网的优势,天链一号01星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指向了主着陆场,搜救直升机从起飞到完成搜救任务的全过程画面都能通过它实时传回北京,为飞船主着陆场与北京中心之间提供图像、话音传输服务。

为确保搜救画面顺利传回北京,高级工程师上官步军与工程师钱志峰已在着陆场驻守一个多月,与其他搜救人员一起进行了多次演练和近20次专项测试。

200公里,150公里……飞船按预定轨道向地面靠近,并已逼近大气层。

几分钟后,大厅调度里传来“推返分离”的口令,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随即,返回舱进入“黑障区”,与地面的联系暂时中断。不久,卫星实时传回主着陆场直升机拍摄到的画面:宽阔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祖国大地正敞开胸怀,等待着神舟十一号扑入她的怀抱。

飞船出现了!一个红色的火球出现在搜救现场的摄像机镜头中,并实时传到大厅的屏幕上。火球越来越亮,越来越近。

“发现目标!”搜救现场传来的报告声此起彼伏。没过多久,搜救现场发回报告:“北京,神舟十一号飞船已着陆,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参试人员激情相拥。

自天宫二号发射以来,他们连续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终于迎来了两名航天员平安返回。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于士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