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环保投资堵漏才能增效

2016-11-19 07:29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政府钱花出去了,实施细节和后续监管也得紧紧跟上。对弥足珍贵的环保投资,既要选准投向,更要堵住漏洞,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打车进城,上车司机师傅就抱怨,为防治大气污染,北京市投资给出租车免费更换三元(催化器),好多司机都拆下来卖掉了……”雾霾天里,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在朋友圈里的这段话,引发很多朋友的评论。有人一声叹息,有人表示愤怒,有人骂出租车司机太没责任感。但笔者更想问一句:钱花了,谁来管理、评估后续的效果?对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了解吗?正在设法解决吗?

大气污染源解析清楚表明,机动车已经成为首都大气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老旧车的排放更是占比颇高,其排放的污染物可达普通车的几十倍。北京目前出租车保有量约6.7万辆,由于用车强度远远高于社会车辆,不少出租车虽然行驶年限不长,但车况很差,排放情况堪忧。最近,环保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派出督查组,对北京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结果显示,车龄10年以上车辆的超标率较高,运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出租车排放超标率达到80%至90%。由此可见,政府出资给出租车装尾气净化装置三元催化器是切中了要害,对首都雾霾防治的意义不小。

然而,正如所有投资一样,不是钱花出去了,就一定能见到效果。“拆下三元催化器卖掉”反映了某些出租车司机缺乏责任感、唯利是图,同时也折射出投资方案设计和实施后监管方面的不足,出现了“好事没完全办好”的尴尬。

环保投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大多不是投向不准确,而是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管和评估机制。还以免费加装三元催化器为例,如果能思量周全,防患未然,明确界定司机私拆卖钱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尾气超标现象,相信司机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太多教训。为改善水污染状况,从“十五”开始,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建污水处理厂,但“十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指标依然未能完成,原因之一就是不少污水处理厂没有发挥效益,成了晒太阳的摆设。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多个城市很早就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建造密闭分类垃圾站,为小区配置专用的分类垃圾车、垃圾桶,设垃圾分类督导员,不少城市还免费给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可十几年下来,大多数地方的垃圾照旧被胡乱混在一起,减量效果更是无从体现。虽然不能说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但“投入产出比”较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几年,环保越来越受重视,国家针对水、气、土等的治污战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也随之显著增大。环保投资,是还环境欠账、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一些环保基础性治理项目,大多还依靠财政支出,取之于民,造福于民,更该珍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千方百计让有限的环保投资发挥最大效益。既要选准投向,把钱花在刀刃上,更要堵住漏洞,不能让宝贵的投资被浪费。

当始料不及的新问题出现后,有关地方、有关部门是不是该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拿出对资金投入负责、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补救措施?(孙秀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