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安徽:产业创新,锻造“新引擎”

2016-12-18 14:23 来源: 安徽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产业创新,锻造“新引擎”

——“创新发展见行动”综述之三

新型显示、机器人、生物医药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千亿元级,每3天合肥诞生1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中,我省产业创新亮点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开花、异军突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活力迸发,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朝气蓬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已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精准发力,新兴产业“盆景”变“风景”

——实施重大产业工程和科技专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打造千亿元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0.4毫米、0.2毫米、0.15毫米……“最薄的那块玻璃,跟一张A4纸差不多厚,薄得都快看不见了!”在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参观者无不惊叹。

产品从“超薄”到“极薄”,城市从“玻璃城”到“硅基新城”,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凭借着超薄浮法电子玻璃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成功打破国外对电子信息显示行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长期垄断,并站上玻璃行业的制高点。到2017年,该基地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到202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机器人、生物医药、语音技术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以科技为引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由弱到强,正在由“盆景”蝶变为“风景”。作为创新之都,合肥市以重大产业工程、科技专项、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新型显示、机器人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和集成电路、智能语音等6个省级基地,今年前10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57.4亿元,同比增长13.4%。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已聚合70余家上下游企业,拥有多家机器人集成商和关键器件企业,已成长为一个全产业链基地,集聚效应正在凸显。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0家,超额完成全年400家的目标;获授权发明专利13765件,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95.2%,增幅居全国第1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1件,超额完成全年6件的目标。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印证着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力量。目前,我省已确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4家,去年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值3082.7亿元。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7.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194.2亿元,同比增长15.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0.1%提高到65.2%。

“未来5年,我省将在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打造10个千亿元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在太赫兹芯片、精准医疗、先进光伏制造等领域建成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新药创制、核能装备等领域建成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进军中高端

——实施技术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升级

7月15日,两辆中国标准动车组以420公里时速成功交会,创下世界高铁新纪录。 8月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成功……随着中国高铁一次次创造历史,马钢车轮过硬的性能质量也一次次得到印证。通过投资7.2亿元实施高速动车轮对、车轴制造项目,马钢公司成功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其高铁车轮不仅奔跑在中国大地上,还顺利打入德国高铁市场。

一台彩电,有数百个零部件。在滁州,80%以上实现“本地化”。经过多年发展,智能家电已成为滁州经开区的首位产业,也是滁州市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滁州的家电产业也曾因产品老化、跟不上市场需求而掉队落伍。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滁州家电产业从传统家电向智能制造提升,产品出口到欧洲多个国家。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规模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为贯彻省党代会要求,我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三改”,推动技术、产业、管理“三创”,促进产品、企业、产业“三升”,推动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升级。

优惠的政策、鲜明的导向,也吸引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向中高端进军。在蚌埠,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比如可以连续3年按技改后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60%、50%和40%领取补助。 “十三五”期间,滁州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目前,该市以全柴动力系列“国五”发动机等为主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扬帆出海。

今年,我省将组织实施技改项目3000项以上,完成技改投资6000亿元以上。随着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化,我省家电、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活力迸发,昂首阔步迈向中高端。

跨界融合,服务产业迈向智慧化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广互联网等新技术,强化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家公司需要研发一种极端条件下的记忆金属特殊材料,中科大材料基因创新研究平台给出实验范围、结构、温度、压力等数据建议,大大缩减对方实验所需的空间、时间和经费,为公司节省4300余万元研发费用。中科大材料基因创新研究平台年初上线,已为数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材料定制服务。“该平台与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评价道。

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累计交易额达9.2亿元。在芜湖绿地创客谷,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互联网交易的云企业服务,为物流公司、物流项目需求方、货运车辆经营者提供物流运营、采购、销售、资金、财务、创业、人力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互联网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已与481家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3万余辆货车提供共享服务。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生产服务模式。为推动服务产业迈向智慧化,我省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强化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鼓励各地在创新资源密集区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互联网+”专业孵化平台,加快建成覆盖全省、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众创服务平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众创空间建设。

作为创新高地,合肥正在构建双创“1+13+X”网络化服务平台,已建成孵化器33家,其中国家级7家,在孵企业1749家;建设科技创业苗圃、5F创咖、梦工厂、聚变场等众创空间49家,其中国家级11家,集聚创业团队910个。芜湖对确定为“小巨人”的现代服务企业,给予连续5年每年100万元奖励,“小巨人”培育计划成为撬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杠杆。

合肥高新区、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芜湖高新区……两年来,我省3家高新区先后入选全国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创新“火种”正在加速释放现代服务业的活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