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名家大师作品频刷拍卖纪录 香港艺术品市场度过火红一年

2016-12-20 16:3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 王小旎)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2016年的表现可圈可点,春秋两大拍卖季期间,中国名家大师的作品颇为抢手,成交价频频刷新纪录,带动香港拍卖市场全年的火热气氛。

业内人士认为,顶尖拍品已成为艺术品领域的“硬通货”,随着中国艺术家的知名度与受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其作品仍有较大升值空间。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艺术品愈发受市场追捧,名家画作是表现极为出彩的领域,诸多热点拍品及重要成交均诞生于此。

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期间,张大千晚期的泼彩杰作《桃源图》历经长达50分钟的激烈竞投,以2.71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张大千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保利香港春拍于4月同期举行,吴冠中的《周庄》成交价为2.36亿港元,不但创下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也打破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最高成交纪录。

此外,11月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朱德群的《雪霏霏》及林风眠的《渔村丰收》等作品也纷纷创造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认为,名家名作屡刷纪录,体现出藏家对拍卖市场的信心及对艺术家作品未来价值的肯定。

以《桃源图》为例,张丁元表示,张大千的作品过去以工笔画较为抢手,泼彩并未受到重视,然而随着时代前行,泼彩对中国绘画的创新意义逐渐彰显,这种突破时代的视觉审美可以连接古今,吸引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顶尖精品在市场上越来越难征集到,物以稀为贵,一旦有作品放出来,就会引起藏家竞争,拍出天价不足为奇。”张丁元表示,“我相信这会成为一种趋势。”

香港画廊季丰轩的创办人季玉年也认为,艺术传承是一个长远、创新的过程。她对记者表示,“业内对优秀艺术家史料的研究会越发深入,藏家的历史观与艺术观也会不断丰富,名家名作仍将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除了破纪录的画作外,其他焦点拍品也取得不俗成绩。例如,常玉的《瓶菊》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04亿港元的价格成交,超过此前最低估价的5倍;赵无极的《月光漫步》则以4668万港元成交,成为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五大拍品之一。不少拍卖行还针对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推出主题式特拍,成交率可观。

然而放眼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仍处于调整期。欧洲艺术基金会近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经济环境面临诸多不明朗因素所致,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总体下滑7%至638亿美元。

相较于全球市场,香港乃至亚洲的艺术品市场可谓逆市畅旺。苏富比2016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出现两位数下跌,但亚洲区业绩却上升至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主要归功于名家拍品。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指出,亚洲市场拥有过人的抗御力,质精量罕的顶尖藏品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拍出高价,属于艺术品领域的“硬通货”。

其他大型拍卖行也纷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保利香港今年春秋两季的成交额同比上升18%至23.82亿港元;中国嘉德香港两季的成交额同比跃升74%至7.78亿港元;11月底首次进驻香港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则斩获2.06亿港元,超过该拍卖行此前约1亿港元成交额的预估。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表示,香港拍卖市场2016年的整体表现“好过预期”。她对记者说,“此前担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影响艺术品拍卖,但从今年的成果来看,藏家的现金流还是很充裕的,对精品的需求量很大,市场仍然坚挺。”

魏蔚续指,以目前的成绩判断拍卖市场是否回暖为时尚早,还需观察2017年一季度的表现。她对明年的市场走势抱有信心,“如果经济环境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波动,精品杰作仍将成为焦点。”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同样看好拍卖市场的未来发展。他告诉记者,过去30年,内地产生大量富裕人士,具备收藏能力却尚未完全进入收藏市场;此外,内地一些初具规模的私人博物馆也纷纷瞄准大师级作品,均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潜力。

据悉,将艺术品视为资产配置的概念在亚洲地区刚刚起步。张丁元透露,西方市场中,艺术品占部分藏家及机构的资产配置比例超过50%,而该比例在亚洲未及10%。

“全球艺术品市场已日趋扁平化,亚洲艺术的价值有望获得重新定位,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的国际认可度及地位也有望进一步提升。”他说。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