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2016-12-27 08:0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青海门源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加工
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最近几年,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草原植被覆盖度由65%提高到了91.28%,草地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以扭转。近年来,当地将传统依靠天然草场的放牧方式转变为舍饲圈养,显著减轻了过载放牧对天然草场的压力,全县天然草原每亩产草量由原来的190.5公斤提高到了293.17公斤。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全县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583.16万亩,土地面积44.43万亩,草食畜存栏59.18万头(只),草畜矛盾突出,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为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破解草业发展难题,门源依托粮改饲试点项目,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扩优势”和“增投入、强基础、提水平”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工,探索种养结合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门源组织农牧户充分利用饲草地、退耕地、圈窝等土地,发展以燕麦为主的饲草种植业。通过粮改饲项目拉动,全县耕地转种饲草面积9.6万亩,粮、草比例达到2.1∶1。此外,当地政府部门积极鼓励饲草加工企业定点收购饲草,鼓励种植户积极种草交草,逐步形成草产业产销一体化的发展链条;引导74家饲草种植企业与128家养殖和加工企业开展产销加工对接,组织多种形式的草产品促销活动,全力搞活草产品销售流通;在企业提升规模、提高质量、树立品牌上下功夫,引导22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成立饲草联合社。全县饲草产业实行市场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2016年共签订饲草种植和加工订单2.7万亩、5万吨。

发展模式创新方面,门源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当地探索各种草畜联动综合发展模式,比如:皇城乡华山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放牧+基地+袋装青贮(窖贮)+补饲”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在天然草地饲草萌发季节实行全舍饲,平常以补饲为主,自身可消化加工饲草1800余吨,其余饲草向附近养殖户销售。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草场放牧压力,而且促进了养殖业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该县农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基地+养殖合作社+青贮窖青贮+有机肥加工”的种养经营模式,有效整合沙沟梁村3个社220户的耕地3120亩,种植青饲草500亩,年生产和加工饲草1500吨。合作社饲养肉牛260头,饲草可自产自销。牲畜所产粪肥由北山兴源公司生产有机肥,返田利用或用于花卉种植。

粮改饲试点项目实施两年来,门源饲草品质和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以牦牛养殖为例,每头牛按6个月育肥周期计算,可降低养殖成本1368元。由于加大了优质青绿饲料使用量,设施养殖牛羊肉的品质得到极大提高。(记者 李华林)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